布袋和尚
詞典解釋
五代 時(shí)僧人,世傳為 彌勒菩薩 的應(yīng)化身。《景德傳燈錄·明州布袋和尚》謂其自稱 契此 ,時(shí)號(hào) 長汀子布袋師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昔 四明 有異僧,身矮而皤腹,負(fù)一布囊,中置百物,於稠人中時(shí)傾寫於地曰:‘看,看!’人皆目為 布袋和尚 ,然莫能測。臨終作偈曰:‘ 彌勒 真 彌勒 ,分身百千億。時(shí)時(shí)識(shí)世人,時(shí)人總不識(shí)?!妒?a href="/hycd/y/y381865.htm" target="_blank">隱囊而化。今世遂塑畫其像為 彌勒菩薩 以事之?!?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 布袋和尚 者,在 奉化縣 岳林寺 ,嘗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盡貯袋中,隨處偃臥;天將雨,即著溼草履,驟行途中;遇亢暘,即曳高齒木屐,豎膝而睡。 梁 貞明 三年,於寺中東廊石上端坐而逝。今 杭州 諸寺皆塑其像,撫膝袒懷,開口而笑,荷布袋於傍,蓋僧家藉此以示云游之狀,為募化之資耳。”
- 空馀歸客恨,芝術(shù)老巖阿——— 宋庠秋日漫興
- 覓之不得,不覓奚彰——— 釋大觀偈頌五十一首
- 此去宦游當(dāng)益顯,時(shí)來功業(yè)自非難——— 劉子翚送六四叔之茶陵
- 明催竹窗曉,寒退柳園春。——— 白居易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zèng)
- 倩人說與,又卻不忍——— 程垓無悶
- 不思量尤在心頭記,越思量越恁地添憔悴——— 佚名【正宮】叨叨令_黃塵萬古長
- 雁飛不到楚天遠(yuǎn),蝶夢可堪春晝長——— 楊冠卿淮楚春晚病中
- 安親非避地,羈旅十馀年——— 戴叔倫逢友生言懷
- 風(fēng)波視世態(tài),水月悟浮榮——— 釋智圓送惟鳳師歸四明
- 豈無臥云龍,一起奔風(fēng)霆。——— 陸游趙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