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吻
詞典解釋
(1).指口;嘴。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揚(yáng)唇吻之音,聒賢圣之耳。”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等是人言,出諸唇吻,而據(jù)實(shí)而書,不更潤色者,則曰口説?!?丁玲 《水》:“﹝男人們﹞慘厲的叫起來了……是在死的唇吻中發(fā)出的求援的呼號?!?/p>
(2).比喻議論、口才。 唐 柳宗元 《賀趙江陵宗儒辟符載啟》:“中間因緣,陷在危邦,與時(shí)偃仰,不廢其道,而為見忌嫉者橫致唇吻?!?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爰自 神農(nóng)氏 ,下至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亡弗詆訶,而 仲尼 當(dāng)時(shí),特巍然為仁義禮樂之宗,故尤極意訕譏,恣其唇吻?!?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狂生縱意高談,眾畏其唇吻,皆緘口不答?!?/p>
脣吻:亦作“ 脣呡 ”。 1.嘴唇;口,嘴。《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為文學(xué)出言談也,非將勤勞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百句不遷,則脣吻告勞?!?唐 盧仝 《感古》詩之二:“脣吻恣談鑠,黃金同灰塵。” 清 龍啟瑞 《上梅伯言先生書》:“會 粵 西土匪益熾,牽於集鄉(xiāng)兵議團(tuán)費(fèi),終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p>
(2).借指言詞;口舌;口才。《漢書·東方朔傳》:“吐脣吻,擢頂頤。”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遂以脣吻為刃鋒,以毀譽(yù)為朋黨,口親心疏,貌合行離?!?b>《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以 雍 次子 裕 襲爵為 醴陵侯 ,以明著舊勛”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雍 母弟 徽 ,字 子嘆 ,少游學(xué),有脣吻?!?b>《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四年》:“ 伷 ( 樊伷 )是 南陽 舊姓,頗能弄脣吻,而實(shí)無才略?!?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狂生縱意高談,眾畏其脣吻,皆緘口不答。”
-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晁沖之春日二首
- 姹女嬰兒交歡笑,駕河車、地火雷遷——— 佚名吳音子
- 瓊枝半倚,瑤觴更勸,鶯嬌燕姹——— 李之儀水龍吟(中秋)
- 奉天專仰陸,元佑只傳蘇——— 朱翌賀陳內(nèi)翰去非三首
- 夫子賦歸與,田園欲把鋤——— 舒岳祥初八夜遭綠林之禍因紀(jì)其事
- 問訊橫枝,暖熱新花,無處訪尋詩閣——— 方岳花心動(dòng)(和楚客憶梅)
- 贈(zèng)篇滿篋不療貧,幾人煉藥能輕身——— 李昴英送梁伯隆歸丹谷舊隱
- 謾厭厭誰問。——— 方千里品令
- 懶向人前著紫衣,虛堂閑倚一條藜——— 李中贈(zèng)上都先業(yè)大師
- 貧妻白發(fā)輸殘稅,馀寇黃河未解圍。——— 李嘉祐題靈臺縣東山村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