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幡
詞典解釋
(1).翻動貌。《詩·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游風踴焉,秋風揚焉……枝葉翬散,摩來幡幡焉。” 明 何景明 《南山篇》:“葛葉幡幡,豈無枝蔓?!?/p>
(2).往來貌;反覆貌。《詩·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謀欲譖言?!?毛 傳:“幡幡,猶翩翩也。”《魏書·任城王傳》:“反覆往還,譬彼讒賊,膚受既通,譖潤罔極。緝緝幡幡,交亂四國?!?宋 曾鞏 《代書寄趙宏》詩:“一心耿耿浪誠直,百口幡幡競訶誚?!?宋 范成大 《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詩:“匹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 明 方孝孺 《雜詩》之四:“幡幡市井人,出納量錙銖?!?/p>
(3).輕率不莊重貌。《詩·小雅·賓之初筵》:“曰既醉之,威儀幡幡。” 毛 傳:“幡幡,失威儀也?!?朱熹 集傳:“幡幡,輕數(shù)也。” 唐 獨孤及 《送史處士歸滏陽別業(yè)序》:“三酌而威儀幡幡,深衷畢見。”
- 風流雨散,定幾回腸斷,能禁頭白——— 趙彥端月中仙(送杜仲微赴闕)
- 無復綠猗猗,何如在淇澳——— 環(huán)山樵薛寶釵·雪竹
- 正對金風玉露、爽秋光。——— 陳克南歌子
- 溪橋樹映行人渡,村徑風飄牧豎歌。——— 徐鉉和鐘大監(jiān)泛舟同游見示
- 旅店開偏早,鄉(xiāng)帆去未收。——— 項斯曉發(fā)昭應(yīng)
- 猶當隱季主,未遽逃梅福。——— 蘇軾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
- 猶如仰箭射虛空,力盡無功到底空——— 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劉滄晚歸山居
- 君不見冢象廬山誰比數(shù),青冢名傳千萬古——— 洪咨夔昭君行
- 一帶御溝水,綠槐相蔭清。——— 王貞白御溝水
- 10連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