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
詞典解釋
見“ 方岳 ”。
亦作“ 方岳 ”。1.四方之山岳。古指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稌ぶ芄佟罚骸巴跄?a href="/hycd/s/s285516.htm" target="_blank">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孔 傳:“覲四方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卑矗端吹洹贰八脑?a href="/hycd/q/q205700.htm" target="_blank">羣牧” 孔穎達(dá) 疏:“《釋山》云: 泰山 為東岳, 華山 為西岳, 霍山 為南岳, 恒山 為北岳?!薄?a href="/hycd/z/z125891.htm" target="_blank">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晉 杜預(yù) 注:“東岳 岱 ,西岳 華 ,南岳 衡 ,北岳 恒 。” 宋 蘇軾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而五載一巡狩,朝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五年》:“ 寵 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勛方岳。及鎮(zhèn) 淮南 , 吳 人憚之?!?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宋 葉適 《風(fēng)雩堂記》:“今公久於侍從,勞於方岳,退而休之,無所復(fù)羨?!?清 姚鼐 《圣駕南巡賦序》:“王者兼覆九州,內(nèi)撫畿甸,外察方岳?!?/p>
(3).傳說 堯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罷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薄独m(xù)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岳重臣,不思執(zhí)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詩:“同榜衣冠照鄉(xiāng)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國語詞典
方嶽
-
四嶽。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
- 行應(yīng)松子化,留與世人傳——— 張九齡送楊道士往天臺
- 更有曲江勝地,此來寒食佳期——— 鮑防憶長安。二月
-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劉辰翁柳梢青 春感
- 手所以司執(zhí),所執(zhí)必正事——— 陳淳閒居雜詠三十二首手
- 擬欲庵頭伴老夫,預(yù)憂十月霜風(fēng)勁——— 釋慧空和無在木蛇歌
- 洲渚斂寒色,杜若變芳春——— 孫萬壽早發(fā)揚州還鄉(xiāng)邑
- 閒作好詩消白日,都將生事付清尊——— 鄭獬致政李祠部
- 一爐寶篆,一甌春雪,澆灌凈三田。——— 譚處端太常引
- 聞名見面不須論,枉到防風(fēng)縣外村——— 釋智朋與福上人
- 人生相逢不在早,賈生太少顏生老——— 戴表元騎馬行答贈吳中張子潛鄉(xiāng)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