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牘
詞典解釋
(1).公文。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xù)集·誤助》:“今人有復(fù)名而單書一字者, 劉韶美 名 儀鳳 ,守 蜀 郡,嘗有公牘至省部,單書一 儀 字?!?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公牘序》:“公牘之體:曰奏疏,下告上之辭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雖平等而稍示不敢與抗者,則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辭也。”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郵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關(guān)提、照會(huì),統(tǒng)謂之公牘?!?章炳麟 《文學(xué)論略》:“以比類知源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為要者,公牘是也?!?魯迅 《華蓋集·答KS君》:“倘要開頭,他們還得有一個(gè)更通古學(xué),更長古文的人,才能勝對(duì)壘之任,單是現(xiàn)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牘和游談的堆積,紙張雖白,圈點(diǎn)雖多,是毫無用處的?!?/p>
(2).指官方的記載、文告等。 姚華 《論文后編·源流》:“無韻之作隨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兩別而已。公牘變於《尚書》,私著暢於諸子?!?/p>
- 裴回共詠東方日,沉吟再理南風(fēng)弦。——— 盧仝秋夢(mèng)行
- 山中故人知我至,爭來問訊今何似。——— 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頭巾掩面畏人識(shí),以刀代牛誰與同。——— 戴叔倫女耕田行
- 蘭葉猶堪向誰采。——— 賀鑄感皇恩
- 秋老芳心,波空艷質(zhì),惟見寒霜凋碧圓——— 陳人杰沁園春(賦月潭主人荷花障)
-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佚名羔裘
- 茶灶塵凝,墨水冰生——— 張可久【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_為酸齋解嘲
- 迎門爭買,早斜簪云髻,助春嬌、粉香簾底——— 黃澄賣花聲 詞品卷六
- 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shí)甚條例——— 佚名失調(diào)名
- 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 柳永雙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