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
詞典解釋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yǔ)。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a href="/hycd/r/r214635.htm" target="_blank">仁王經(jīng)》:“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shù)》詩(shī):“永共 終南 在,應(yīng)隨劫火燒?!?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shī)》:“刧火洞燒時(shí),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jiàn)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shī):“佛言刼火遇皆銷(xiāo),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shī):“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mǎn) 龍堆 ?!?/p>
- 溪上家家禮樂(lè)新,始知為政異常倫——— 黃滔贈(zèng)宿松楊明府
- 人靜合尋衙北寺,野涼還上郭西臺(tái)——— 林逋寄耏門(mén)梁進(jìn)士
- 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白居易謫居
- 正好踏春,攜素手、暫分飛。——— 晁端禮木蘭花/玉樓春
- 朝天吳川夕霅溪,回首喬林吹岸薺。——— 王安石如歸亭順風(fēng)
- 病從之歲減,詩(shī)比去春多——— 陸游即事
- 族秦自是談天衍,不用陶朱與仲尼——— 陳普詠史上鄒衍
- 日落轅門(mén)鼓角鳴,千群面縛出蕃城——— 岑參樂(lè)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 倚竹情何極,傷春事已闌——— 李新山間女
- 湖山如畫(huà),系孤篷柳岸,莫驚魚(yú)鳥(niǎo)——— 范成大念奴嬌(和徐尉游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