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歸
詞典解釋
詳細(xì)解釋
(1).回來;歸來。《詩·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 鎬 ,我行永久?!?朱熹 集傳:“多受福祉,蓋以其歸自 鎬 而行永久也。” 南唐 馮延巳 《采桑子》詞:“玉堂香煖珠簾捲,雙燕來歸,君約佳期,肯信韶華得幾時(shí)?” 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閨智·屈原姊》:“ 屈原 既放逐,其姊聞之,亦來歸?!?/p>
(2).歸順,歸附。《水經(jīng)注·青衣水》引《竹書紀(jì)年》:“ 梁惠成王 十年, 瑕 陽人自 秦 道 岷山 青衣水 來歸?!?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方今圣人御世,萬國來歸,車書一統(tǒng)之朝,此等制度自應(yīng)潛革。” 毛澤東 《井岡山的斗爭》:“如此等類的話,逐漸引起敵軍士兵和無出路的下級(jí)官長對(duì)我們注意,自拔來歸的將日益增多,紅軍擴(kuò)充,又是一條來路?!?/p>
(3).謂已嫁之女為夫家所棄而返母家。《左傳·莊公二十七》:“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杜預(yù) 注:“歸,不反之辭。” 孔穎達(dá) 疏:“見絶而出,則以來歸為辭,來而不反也?!?/p>
前來饋送。歸,通“ 饋 ”。《左傳·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 咺 來歸 惠公 仲子 之賵?!?孔穎達(dá) 疏:“賵者,助喪之物?!?b>《左傳·隱公八年》:“三月, 鄭伯 使 宛 來歸 祊 ,不祀 泰山 也?!?/p>
- 維稍晨已積——— 何遜和劉諮議守風(fēng)詩
- 旅人乏愉樂,薄暮增思深——— 鮑照日落望江贈(zèng)荀丞詩
- 水滿池塘花繞城,日斜南陌暖風(fēng)輕——— 寇準(zhǔn)南陽春日
- 弟侄聲光攀郤桂,君王恩渥表于閭——— 柳直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千年冷落空自知,今日相看合何似——— 馮時(shí)行策師南游過三峽見予求施以詩會(huì)余憂悲苦惱無
- 高明之家鬼可瞰,網(wǎng)射納稅官不嗔——— 喻良能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廬讀山谷效東坡作薄薄酒二
- 華夷知姓字,燕趙冠婚姻——— 曹勛劉生
- 圣神纘緒,赫奕帝圖昌——— 佚名導(dǎo)引
- 僎升時(shí)許同,孟馬寧處后——— 李呂上黃端明壽詩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見玄孫為韻
- 謀身學(xué)業(yè)愧淵云,急退還慚谷口真——— 王洋和黃朝請(q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