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跡
詞典解釋
詳細(xì)解釋
亦作“ 斂跡 ”。1.收斂形跡。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遷 頓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后數(shù)月, 靈帝 愛幸小黃門 蹇碩 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b>《新唐書·劉棲楚傳》:“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敢捕。 棲楚 一切窮治,不閲旬,宿姦老蠹為斂跡?!?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邵嗣堯 ﹞后由御史督學(xué) 江 南,鯁直公廉,勢(shì)要斂跡?!?王闿運(yùn) 《李仁之傳》:“獄訟衰止,游惰皆斂跡?!?/p>
(2).隱藏;躲避。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穽充蹊,則麟虞斂跡。” 唐 白居易 《與陳給事書》:“可與進(jìn)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鉛策蹇,騁力於進(jìn)取矣;不可進(jìn)也,亦乞諸一言,小子則息機(jī)斂跡,甘心於退藏矣。”
(3).退居;隱居。《晉書·張軌傳》:“吾在州八年,不能綏靖區(qū)域,又值中州兵亂, 秦 隴 倒懸,加以寢患委篤,實(shí)思斂跡避賢?!?唐 岑參 《終南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p>
見“ 斂跡 ”。
- 暮從兒子嬉,歡笑何所憂——— 王令暨陽居四首
- 立處聞天語,朝回惹御香——— 岑參送裴侍御赴歲入京(得陽字)
- 人間賦筆如公少,借問離愁著底澆——— 宋祁和晏太尉西園晚春
- 金英玉樹斗玲瓏,九十秋光聚此中——— 蘇泂花月二首
- 兩日足可周,百年事難量——— 程珌三月十八日鎖試童子侍其行卷蕭然無事成二十
- 晚日春風(fēng)奪眼明,蜀機(jī)錦彩渾疑黦——— 王轂紅薔薇歌
- 有客傳吟藁,知渠來自閩——— 馬廷鸞程楚翁訪考亭舊居著閩山集為題其后
- 直須飲到五更時(shí)。——— 李曾伯臨江仙
- 回舟望見雪來時(shí),此興山隊(duì)不與知——— 陳杰和雷侍郎省身湖上遇雪
- 縱輸煙渡橫孤艇,也勝京塵暗九衢——— 陸游小閣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