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乃
詞典解釋
(1).連詞。表示承接。猶然后。《史記·呂不韋列傳》:“乃往見 子楚 ,説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漢 王充 《論衡·初稟》:“當(dāng) 漢祖 斬大蛇之時,誰使斬者?豈有天道先至,而乃斬之哉?勇氣奮發(fā),性自然也?!?/p>
(2).連詞。表示轉(zhuǎn)折或另起話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淺,而 弈秋 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妄抑大猷,至獨(dú)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 宋 葉適 《始議一》:“非惟不務(wù)討伐二虜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冊以申百年之誓信?!?明 方孝孺 《豫讓》:“茍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損軀殞命於既敗之后,釣名沽譽(yù),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而乃年屆結(jié)束,南北東西;雖尺素云能通,或下問之不易?!?/p>
- 絳蠟融春扇欲開,恐君池閣獨(dú)傳杯——— 王洋再用前韻醉明叔寄梅并酒
- 故人歸去指翔鸞,樂帶離聲可有歡——— 吳融送友赴闕
- 濠上觀魚,云間呼鶴,此樂人間未易知——— 舒頔沁園春
- 濁醪粗飯自不惡,那能問命推行年——— 王之道酬秦壽之見贈三首
- 萬古言言有余烈,從今詞翰豈虛名——— 袁說友題汪伯時家藏顏魯公書裴將軍帖
- 在璞認(rèn)良玉,行當(dāng)為國器——— 王禹偁贈劉仲堪
- 六載烏臺饑欲倒,猶為汝,未忘情——— 張之翰江城子 瓶梅
- 墻炬疑龍見,橋星訝鵲成——— 范成大上元紀(jì)吳中節(jié)物俳諧體三十二韻
- 紛若未契繩,繁如已綸綍——— 宋祁草木雜詠五首藤
- 大牛隱層坂,小牛穿近林——— 儲光羲牧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