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黏
詞典解釋
亦作“ 失粘 ”。1.謂駢儷文字平仄不調(diào)。 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四聲分韻,始於 沉約 。至 唐 以來,乃以聲律取士,則今之律賦是也。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yán),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經(jīng)史釋音有首釋末釋之別》引 清 王士禎 《居易錄》:“ 徐鳳 少監(jiān)代嗣王謝賜玉帶表,用《禮記》孚、尹二字,以尹為平聲,乃用第二音,有司謂其失粘?!?/p>
(2).凡律詩前一聯(lián)的“對句”與下一聯(lián)“出句”的第二個字平仄必須相同,稱作“粘”,違者稱作“失粘”。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拗體》:“按律詩平順穩(wěn)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聲,則二句、三句當(dāng)用仄聲,四句、五句當(dāng)用平聲,六句、七句當(dāng)用仄聲,八句當(dāng)用平聲;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為拗體。”
(3).泛指詩句平仄失調(diào)。亦稱“ 失嚴(yán) ”。 杜甫 《嚴(yán)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詩 清 仇兆鰲 注:“ 劉逴 曰:‘律詩自有定體,不可失粘……’ 劉氏 作失粘,謂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 陶開虞 作失嚴(yán),謂聲謂平仄失其謹(jǐn)嚴(yán)也?!?/p>
- 迢遞終南頂,朝朝閶闔前。——— 張九齡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 千尋鐵鎖無由問,石壁空存道者形——— 王周西塞山二首(今謂之道士磯,即興國軍大冶縣所隸也)
- 余霏集欄廡,林翠忻蔭樾——— 張镃秋日夙興
- 時過或未來,兩鄉(xiāng)心已斷。——— 李白潯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 高城已在眼,聊復(fù)解輕齎。——— 王安石將次洺州憩漳上
- 九賓宴集占風(fēng)使,四近班陞構(gòu)夏材——— 蘇頌恭和御制上元觀燈
- 古井先秋念枯冷,金繩釣出玉蝦蟆——— 釋正覺與楷知倉
- 我來兩月值冬晴,多謝靈明答寸誠——— 陳宓登安溪蓮萊山謝雨
- 觀者墻立,垂髫戴白——— 王灼監(jiān)樂堂
- 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吳融杏花
- 10火柴人大逃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