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長
詞典解釋
(1). 戰(zhàn)國 時,國與國之間為防御敵人,在邊境上設(shè)亭,置亭長。 秦 漢 時在鄉(xiāng)村每十里設(shè)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人充任。此外設(shè)于城內(nèi)和城廂的稱“都亭”,設(shè)于城門的稱“門亭”,亦設(shè)亭長,職責同上。 東漢 后漸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 泗水 亭長?!?張守節(jié) 正義:“ 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亭長,主亭之吏?!?/p>
(2). 唐 代尚書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設(shè)亭長,掌省門開閉和通傳等事務(wù)。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祕書省吏凡六十七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亭長六人……世但知鄉(xiāng)村之吏謂之亭長,殊不知 唐 諸司多有之。尚書省,《志》云:以亭長啟閉傳禁約。則知三省亦有也?!?/p>
- 歸來粉黛包亦結(jié),安得衾綢更羅列——— 王洋方何二公回自郡所得不同作詩戲之
- 檄到如風心倥傯,船行似箭眼斕斑——— 曾豐至德慶崖下回想松江山
- 皇恩正無外,不擬更移關(guān)——— 張詠登麟州城樓
- 家是去秋別,月當今夕圓。——— 杜荀鶴秋夜
- 自憐老去北窗下,猶得身棲廣廈中——— 劉宰送高桂陽之任二首
- 南行更入山深淺,岐路悠悠水自分——— 張繼留別(一作皇甫冉詩,題作又得云字)
- 朋來四男子,大壯泰臨復(fù)——— 蘇軾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
- 乾坤把定,凡圣潛蹤——— 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定是機務(wù)繁,耳目有所遺——— 李覯閔雨詩
- 天付與,男兒事業(yè),姓字覆金甌——— 洪希文滿庭芳 送張譯史樂州秩滿歸代方驛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