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和
詞典解釋
(1).互相往來和好。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納款通和,布德脩禮?!?宋 葉適 《廷對(duì)》:“天下大事,不容茍簡(jiǎn);豈可不出於用兵則出於通和哉?” 清 郭鳳喈 《鴟上屋謠》:“昨日通和使者來,官軍取給牛羊鷄?!?/p>
(2).通暢緩和。《淮南子·墬形訓(xùn)》:“ 汾水 濛濁而宜麻, 泲水 通和而宜麥?!?/p>
(3).開朗平和。《南史·劉孺?zhèn)鳌?/b>:“及長(zhǎng),美風(fēng)采,性通和,雖家人不見其喜慍?!?唐 元結(jié) 《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材業(yè) 次山 不如 云卿 ,詞賦 次山 不如 云卿 ,通和 次山 不如 云卿 ?!?/p>
0
糾錯(cuò)
詩詞名句推薦
- 秦以堯舜音,此音天與稀——— 范仲淹明月謠
- 故人千里能知我,遠(yuǎn)寄月團(tuán)供燕居——— 黃公度午睡起得富沙信
- 味釃且作回橈計(jì),得趣將為藍(lán)尾謀——— 洪皓次韻集三杯事
- 自憐多病客,來探欲開來——— 歐陽修初晴獨(dú)游東山寺五言六韻
- 少引仙人為守關(guān),杖頭風(fēng)月冷金鐶——— 毛滂徑山無畏老人從旁郡來解包武康觀音院昨日訪
- 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周繇詠螢
- 長(zhǎng)安車馬地,此院閉松聲——— 顧非熊題覺真上人院
- 曲窮力困。——— 蘇軾減字木蘭花
- 主家新邸第,相國舊池臺(tái)。——— 王昌齡失題
- 可憐白酒青山在,不醉不歸多少非。——— 范仲淹諸暨道中作
最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