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候
詞典解釋
(1).古官名。守望山澤之官。《左傳·昭公二十年》:“藪之薪蒸,虞候守之?!?孔穎達 疏:“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wèi)·虞候》:“ 春秋 時, 晉 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名蓋因此。 齊 晏子 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a href="/hycd/b/b25984.htm" target="_blank">本山澤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
(2).古官名。 宇文泰 相 西魏 ,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設(shè)虞候之官,職掌不盡相同。 隋 為東宮禁衛(wèi)官,掌偵察、巡邏。 唐 代后期有都虞候,為軍中執(zhí)法的長官, 五代 時都虞候為侍衛(wèi)親軍的高級軍官。 宋 代沿置,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司、步軍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此外又有將虞候、院虞候等低級武職。
- 10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