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筆
詞典解釋
(1).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鄭玄 注:“筆,謂書具之屬?!?孔穎達(dá)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清 張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雜紀(jì)元韻》:“從知蒐獵關(guān)戎政,載筆還須付 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書·褚遂良傳》:“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宋 蘇軾 《賜翰林學(xué)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卿學(xué)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yè),已奏殺青之書?!?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p>
南 北朝 時(shí),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后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梁書·任昉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bào)邊聲?!?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xué)之關(guān)系》:“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yōu)者足補(bǔ)史冊之遺,下者轉(zhuǎn)昧是非之實(shí)?!?/p>
- 便欲相攜趁帆飽,要觀子美賦靈槎——— 胡銓次李參政送行韻答黃舜楊
-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
- 年來阻闊動經(jīng)時(shí),忽見新篇乃爾奇。——— 陸游詹仲信出示卜居詩佳甚作二絕句謝之
- 誰家屏障得君畫,更以吾詩跋其底——— 趙孟堅(jiān)里中康節(jié)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留連如有情,蕙帳極空明——— 周文璞雨宿山中
- 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 心長韻愈遠(yuǎn),疏越難可聞——— 何夢桂贈楊古澹
- 年來身計(jì)欲何為,跌宕無成一軸詩——— 方惟深呈荊公
- 蕭然舊菊荒蕪里,欣在甘棠蔽芾中——— 李曾伯宴嘉興謝守樂語口號
- 古桂林邊棋局濕,白云堆里茗煙青。——— 貫休陪馮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