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是如何變淡的?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18:55:11
文/Justin Lee
簡單地說,所有的變淡都是因為“道不同”。
仔細說來,年輕的時候,一百個變淡的朋友,有一百種變淡的原因。我們的偏見、幼稚、自私都可能成為友誼的殺手。
小學時我和兩個名字帶“偉”的人互為好朋友,好到同吃同睡的程度。和偉甲現(xiàn)在還保持著無話不談的友好,但偉乙,初中就從我們的鐵三角里出局了,只是因為初中之后他打架、戀愛、抽煙,那時我和偉甲都覺得他“變壞”了,于是慢慢少了聯(lián)系?,F(xiàn)在想想,只是因為我們的狹隘錯失了一個仗義的朋友。
高二時候班里有個姑娘和我特別好,相互帶早點,話能說不停,有次我聽別人傳閑話,說我“看著老實,那么快就把班花拿下了,不簡單”,就因為這么簡單的流言,我有意疏遠了她——后來知道自己有多么愚蠢時,已經(jīng)回不去了。
長大以后,原本親密的朋友關(guān)系變淡的原因無非是因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少,于是共同的話題少了,不再相互需要,也不再對對方的事情感興趣,聯(lián)系越來越少,感情慢慢也就淡了,再要說話,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無話可說。這些人曾經(jīng)溫暖我的人生,是我生命的見證者,想到他們的離開,我難過到不行。
而新認識的朋友親熱一段時間又淡了下去,只是因為感情基礎本來就淺得幾乎沒有,失去不覺得遺憾,擁抱卻需要太多額外的付出,所以來去任由之。你來,多大的風雨我都去接你;你要走了,我只會說聲珍重,并不會挽留。
而那些不曾變淡的朋友,并不是一直一路同行,而是雖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每次重逢,都還有共鳴,覺得彼此殊途同歸,比如我和偉甲就是如此;或者雖然已經(jīng)你我殊途,但還對彼此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和關(guān)心,像兄弟姐妹一樣愿意和你在一起,比如我和我的另外幾個朋友。
Amos,我心之外,再無他法。
這是一個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改變認知的答案,目前我的結(jié)論是:
隨著成長,我們要的越來越多,但是能力的增長卻越來越緩慢,甚至遇到瓶頸。于是就只能逐漸舍棄一些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的東西,將資源和空間釋放出來,留給新的追求。
一個延伸的問題:一般而言,在追求友誼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
信任與被信任、同一個思想層面的交流、有價值的信息、尋求幫助和支持、獲得持續(xù)的善意與關(guān)心、有人愿意無故花時間在我身上、有共同追求的同盟,等等不一而足。
類似的結(jié)論我可以舉出更多,但無疑我們明白這些追求絕不可能在同一個人身上實現(xiàn),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對友誼的追求和判斷也不相同。
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是在追求這兩樣東西:
一個愿意滿足我的人,我將這個意愿稱為“親密度”
一個有能力滿足我的人,我將這種能力稱為“互惠度”
根據(jù)上述結(jié)論,我們來對照一下真實的生活。
在小的時候,由于活動范圍有限,通常我們的好朋友都是隔壁鄰居或者是同班同學。而之所以我們會成為好朋友,原因也很簡單,兩人一起玩比一個人有意思多了。這時我們要的不多,基本上有人愿意陪你而年齡又相仿就差不多滿足了我們的需求,況且選擇的余地也很小。
隨著升學,我們要的東西漸漸多了起來,要成績、要競爭、要“大人的喜愛”。即使有無話不談的朋友,但是由于要花時間學習準備下次考試,就不得不減少了彼此交流的機會。但假如我是個很聰明的小孩,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卻能有著不錯的成績,或許就能夠花更多的時間來維持這段情感。
大學是一個過渡的階段,一般來說,這前后是最容易遇上終身好友的時期。興趣愛好基本定型,對未來的方向有了模糊的大致判斷,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余地已經(jīng)變大了,可以開始對社交關(guān)系做出挑選和取舍,也明白了以前的朋友很大程度是因為選擇范圍的限制。但讓我們不解的是,明明挑選朋友很慎重了,大家對彼此的關(guān)系也非常重視,幾年之后,好朋友們之間的情感還是開始變淡了。
這時有人會得出結(jié)論:
大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交集變少,自然就變淡了。
這個結(jié)論不能說是錯的,但其實再直白一點,相當于是在說:
我希望在這個領(lǐng)域做出一番成就來,你卻無法為我提供必要的人脈、資源、知識和經(jīng)驗,而與你相處帶來的愉快體驗相比,我現(xiàn)在更想要的是在該領(lǐng)域的成就,這對我更為重要。所以我不得不將原本與你交往的時間和精力更多花在了追求成功所必要的條件上了。
試問,如此一來關(guān)系又如何不會變淡?那些被認為是由于道路不同而變淡的友誼,其實本質(zhì)都是因為對方滿足我的能力降低了,“互惠度”降低了。而大家的“親密度”,本來就沒有多少,換句話說,其實我們真正的友誼深厚的好朋友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心理學告訴我們,成為好朋友可以是因為見面頻繁、有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和背景、有著共同的信念,甚至可以因為對方長得好看、品德高尚、樂于助人。這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改變了,兩個人的友誼就有可能受到挑戰(zhàn)。更何況長大了的我們已經(jīng)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價值觀,清楚什么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開始嘗試舍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東西,好讓自己輕裝上陣。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友誼,其實是為了友誼所帶來的一些附加產(chǎn)物。當我們看到了這一點,也有了一些額外選項之后,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變得無可厚非了。當然從本性來講我們什么都想要,但就像小時候的玩具一樣,假如我足夠富有,能夠擁有一間很大的房子擺得下我所有的物品,一件也不用丟棄時,留著它興許什么時候我會想要拿出來把玩一下幫助我回憶過往。然而一線城市的房價一平米幾萬塊錢,同樣的付出我可以買最新的蘋果產(chǎn)品取悅自己、買禮物送給領(lǐng)導爭取高升、參加培訓教育提升自己。
從這個層面來講,也可以說是價值觀毀了我們的友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局限:
沒有足夠的能力、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超群的智慧,讓我們無法維護好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
能力
生物學家鄧巴曾經(jīng)有一個研究成果,結(jié)論是我們?nèi)祟惔竽X皮層的能力上限是同時維護150人的社交關(guān)系。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shù)字”。此外,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會自然的形成階級,資源會流向上層,這種不均等就是另一個著名而神奇的“二八定律”。
所以在資源不均等、自身有局限的前提下,我們會下意識地將所有的社會關(guān)系分為三六九等(心理距離同心圓),并用80%的時間和精力去與20%最重要的人們交往。此外,隨著資源的流動、自身定位的改變,每個人的社交價值一直都在發(fā)生變化,新人會替換舊人,好朋友會替換老朋友,走著走著就有人不見了。
連狒狒都是這么干的。
時間
被當做一種資源時,時間具有供給毫無彈性、無法蓄積、無法取代、無法失而復得的四大特性,有效的時間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確立個人的價值觀,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因為假如價值觀不明確,你就很難知道什么對你最重要,當你價值觀不明確,時間分配一定不好。
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瓶頸,當一個人有很多的選擇和更大的自由之后。他可以用同樣的時間和老朋友敘舊,也可以宅家打游戲、看電影、去旅游、去運動。因為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當做出了選擇之后,就無法再回去了。
很多時候,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存在著如此巨量的取悅你我的玩物。當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規(guī)劃,試圖用本能做出選擇時,真的很難想到要為朋友們做些什么。
智慧
智慧是一種直指本心的穿透力,深遠而悠長。當我們在面前擺放了太多選項的時候,你能在選擇前看到后面的所有故事嗎?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認清這個現(xiàn)實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我與這個世界上99%的人99.9%的基因是一模一樣的。但同樣是普通人,憑什么在各自作出選擇后就沒法愉快的做朋友了?因為我們都缺乏智慧,僅有的能力只能盯著眼前的目標而無暇旁顧。
歸根結(jié)底還是自己的能力無法讓自己肆意選擇。我們不是蜘蛛俠,能力很小,只能對身邊的人好。


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來源于網(wǎng)友投稿,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猜你喜歡
- 為什么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情,越來越不尊重你,越來越不想與你來往,越來越討厭你,也許你身上有下面所講的十二個毛?。?、沒有原則:為什么別
- 法則一:從外在看內(nèi)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于他們使我們看
- 文/阿正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在我們的群居生活中,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讓我們感到厭惡的人,比如 懶惰、虛偽、狡猾的人。當憤怒無法控
- 文/六六 和朋友聊起現(xiàn)在的女孩,我們唏噓感嘆不已。她的侄女花樣年華,本科畢業(yè),貌美如花,各方面條件很突
- 1、對不知道的事,直接說“不知道”才是最輕松的2、如果別人朝你扔石頭,就不要扔回去了,留著做你建高樓的基石3、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變,改變
- 如果你有覺知,任何與你相遇的人都是一種鏡子,你從那里面一定能夠望見某種開啟,神的開啟。一、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領(lǐng)
- 文/艾小瑪我上學的時候,和一個大提琴專業(yè)的妹子混的很好。有一天,她和我借300塊,對于學生來說,300其實是挺多的,礙于囊中羞澀只有150塊
-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這一輩子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常常讓人感到累得慌。那么這些繁雜的知識中有沒有最為主要和核心的東西呢?也就
- 一只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蒼蠅譏笑說:“駱駝,謝
- 一、給口德——得饒人處且饒人1、說話三境界2、直話,要轉(zhuǎn)個彎說3、冷冰冰的話,要加熱了說4、顧及別人的自尊5、人情留一線,日后好見面二、給掌
- 在現(xiàn)實社會里,人越來越虛偽,幾乎每個人都帶著面紗,做著并不真實的自己。“朋友”這個詞變的越來于抽象。朋友的含義在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概念
- 職場人際關(guān)系給上班族帶來的心理壓力絕不亞于工作本身。隨時保持與上司、同事、下級的良好關(guān)系,對于正常開展工作,以及保護職場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 1、沒有親眼所見,就不用急著用你的嘴巴來證明。2、對不知道的事,直接說“不知道”才是最輕松的。3、如果別人朝你扔石頭,就不要扔回去了,留著做
- 守拙的智慧:心頭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樸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卻一副癡呆愚頑的表情。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
- 文/卞文志 深諳“說話之道”的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日前在廣州、上海等城市為其作品《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開簽書會并在中山
- 1、領(lǐng)導型顧名思義,你的這個朋友一定是位領(lǐng)導。此種類型的朋友強勢而坦率,她對自己的能力了如指掌,發(fā)起活動能一呼百應。因此,領(lǐng)導型朋友能成就我
- “人多力量大”這句民諺幫助我改變與別人工作和聯(lián)系的相處方式。這是一個始終保持著“如果你要準確的完成某件事情,你必須要靠自己”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的
- 一、要想有朋友,就應該能為他人著想,從自我做起。二、人們最大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在與人相處時要注意尊重對方,使對方覺得自己被人需要。三、善良
- 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際關(guān)系圖,就不難得知在眼前這一刻該如何以自己為主角,來善用你的人際關(guān)系資源。1、認清人生的意義以及畢生所全力以赴的目
- 內(nèi)向者和外向者看起來也許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觀察他們處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div>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