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柏《桐花散翁挽詩》:
瀫水之西,巍然一峰。
是白道堅(jiān),翔舞而東。
林巒蓊蔚,丘壑渾融。
雍雍聚落,惟金之宗。
五世積累,鐘此散翁。
散翁頎頎,生有異質(zhì)。
學(xué)敏而博,心廣而實(shí)。
迺大其識。
教子一經(jīng),維寬而栗。
教人盡已,維久無斁。
選舉法壞,取士以文。
決於一夫,升沈遂分。
良才美德,所甘隱淪。
負(fù)我求我,負(fù)人非人。
兩語垂訓(xùn),風(fēng)俗反淳。
我之識翁,因翁二子。
典刑是親,翼翼亹亹。
曾不幾見,翁遽不起。
我來哭翁,亦已晚矣。
匍匐之義,真可愧死。
我既哭翁,亦相佳城。
千嶂矗矗,萬壑沄沄。
一丘永閟,昭明上征。
萬壑沄沄,千嶂矗矗。
注釋參考
林巒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 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fēng)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guān)?!?/p>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zèng)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p>
蓊蔚
(1).草木茂盛貌?!段倪x·張衡<南都賦>》:“晻曖蓊蔚,含芬吐芳?!?李善 注:“晻曖蓊蔚,言草木闇暝茂盛也?!?宋 歐陽修 《山中之樂》:“蔭長松之蓊蔚兮,藉纖草之豐茸?!?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二:“奇石修竹,花木蓊蔚,清流涓涓,環(huán)亭如帶?!?/p>
(2).濃密;密集?!稘h武帝內(nèi)傳》:“宮內(nèi)嬪御,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bào)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煙霞蓊蔚於城堣,鸞鶴盤旋於林表?!?/p>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p>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shí)時(shí)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p>
(3).鄉(xiāng)村;幽僻之地?!侗笔贰の菏諅鳌罚骸安火B(yǎng)望于丘壑,不待價(jià)于城市?!?宋 蘇軾 《乞罷學(xué)士除閑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jìn)取,得歸丘壑以養(yǎng)餘年,其甘如薺?!?明 梁辰魚 《浣紗記·游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jié)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jìn)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yuǎn)的意境。 宋 黃庭堅(jiān)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fēng)霜?!?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游藝翰墨,時(shí)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guān)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tái),或墻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游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p>
渾融
渾合,融合。謂融會(huì)不顯露。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六:“其立意措辭,貴渾融有味?!?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古體上》:“取樂府之格於兩 漢 ,取樂府之材於三 曹 ,以三 曹 語入兩 漢 調(diào),而渾融無跡,會(huì)於《騷》、《雅》?!?清 馮班 《鈍吟雜錄·家戒上》:“圣人説話簡略,説得渾融,一時(shí)理會(huì)不來?!?郭沫若 《奴隸制時(shí)代·關(guān)于周代社會(huì)的探討》:“但我們不能因?yàn)榻裉斓摹蝗菀讋澐蛛A段而聚訟不決’,便因而斷言 中國 歷史發(fā)展本身本來是‘渾融而曖昧’(簡切地說是“渾沌”)而巧立出一個(gè)‘早熟性’的假說出來?!?/p>
王柏名句,桐花散翁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