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汪應(yīng)晦《次韻武侯廟》:
武侯遺廟自丹青,霸業(yè)銷磨但故城。
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陽三顧夙心明。
君臣際會宜興漢,吳蜀相資失借荊。
獨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云生。
注釋參考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dāng)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p>
(2).中醫(y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罚骸胺街凭己沃^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薄缎咽篮阊浴げ倘鸷缛倘鑸蟪稹罚骸?吳金 害了個寒癥,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diào)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調(diào)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diào)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痹敗?君臣佐使 ”。
際會
(1).聚首;聚會?!抖Y記·大傳》:“異姓主名,治際會?!?鄭玄 注:“際會,昏禮交接之會也?!?孔穎達(dá) 疏:“際會,所以主此母婦之名,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 孫希旦 集解:“際會,謂於吉兇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 鄭氏 專以昏禮言,非是。蓋同姓族屬漸眾,懼其離,有宗以統(tǒng)之,則不至於離。異姓男女相聚,懼其亂,有名以別之,則不至於亂。”
(2).引申為配合呼應(yīng)。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回環(huán),而有綴兆之位?!?周振甫 注:“際會,遇合,猶配合。”
(3).機遇;時機。《漢書·王莽傳上》:“ 安漢公 莽 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 漢 室,遂同殊風(fēng),至于制作,與 周公 異世同符。”《舊唐書·馬懷素傳論》:“ 馬懷素 、 禇無量 好古嗜學(xué),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 姜可生 《將之南田夢非》詩:“人生際會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劍起?!?艾青 《向太陽》詩:“這時候,我對我所看見,所聽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
(4).縫隙。兩物體相接的中縫?!度龂尽の褐尽の牡奂o(jì)》:“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p>
吳蜀
(1). 三國 時的 吳國 與 蜀國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但可然贊其伐 蜀 ,而自説新?lián)T郡,未可興動, 吳 必不敢越我而獨取 蜀 。如此進(jìn)退之計,可以收 吳 蜀 之利?!薄稌x書·愍帝紀(jì)論》:“ 王彌 者, 青州 之散吏也……新起之寇,烏合之眾,非 吳 蜀 之?dāng)骋?。?/p>
(2).泛指 吳 地與 蜀 地。《宋史·儒林傳六·陳亮》:“夫 吳 蜀 天地之偏氣, 錢塘 又 吳 之一隅?!?/p>
相資
(1).相互憑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和樂精妙,固表里而相資矣。” 宋 張載 《正蒙·太和》:“若謂萬象為太虛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虛不相資。” 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上下相資,恩意交浹?!?/p>
(2).相互資助?!缎挛宕贰こ兰摇ゑR殷》:“然勉為吾合二國之懽,通商賈、易有無以相資,亦所以報我也!”
汪應(yīng)晦名句,次韻武侯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