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陳陶《題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復(fù)見炎州竹。
杳靄萬丈間,嘯風(fēng)清獨(dú)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顓頊。
似瑞驚堅(jiān)貞,如魔試金粟。
筍非孝子泣,文異湘靈哭。
金碧誰與鄰,蕭森自成族。
新聞赤帝種,子落毛人谷。
遠(yuǎn)祖賜鷦鵬,遺芳遍南陸。
對煙蘇麻丑,夾澗筼筜伏。
美譽(yù)動(dòng)丹青,瑰姿艷秦蜀。
因緣鹿苑識,想像蛇丘劚。
幾葉別黃茅,何年依白足。
龍樹蟄一花,砌瑤掃云屋。
色靜曼仙花,名高給孤獨(dú)。
青蔥太子樹,灑落觀音目。
法雨每沾濡,玉毫?xí)r照燭。
離居鸞節(jié)變,住冷金顏縮。
豈念葛陂榮,幸無祖父辱。
光搖水精串,影送蓮花軸。
江鶩日相尋,野鶚時(shí)寄宿。
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
肯羨垣上蒿,自多籬下菊。
從來道生一,況伴龜藏六。
棲托詎星回,檀欒已云矗。
霞杯傳縹葉,羽管吹紫玉。
久絕釣竿歌,聊裁竹枝曲。
愧生黃金地,千秋為師綠。
注釋參考
法雨
佛教語。喻佛法。佛法普度眾生,如雨之潤澤萬物,故稱?!斗ㄈA經(jīng)·化城喻品》:“普雨da{1*1}法雨,度無量眾生。”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bào)恩定光多寶塔碑記》:“法雨垂空,必致菩薩化身、羅漢混俗以降也?!?清 趙翼 《憫忠寺石壇》詩:“枯骸滋法雨,厲氣散朝暾?!?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北朝 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熱烈,可於造像一事見之。”
沾濡
浸濕。多指恩澤普及。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懷生之類,沾濡浸潤。” 元 馬致遠(yuǎn) 《陳摶高臥》第三折:“殿廷聚會(huì)風(fēng)云氣,華夏沾濡雨露恩?!?姚華 《論文后編》:“《詩》、《書》之教,著於四術(shù), 姬 周 學(xué)人,靡不沾濡?!?/p>
玉毫
(1).指佛眉間白毫,佛教謂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金光絶見,玉毫遺覿?!?唐 李白 《秋日登揚(yáng)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王琦 注:“《法華經(jīng)》:爾時(shí)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吒天?!?/p>
(2).指佛像。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僧正教》:“緘匿玉毫,封印金掌?!?/p>
(3).白毛。 明 王世貞 《趙承旨天閑五馬圖歌》:“玉毫如霜落勁刷,俶儻暫攝歸優(yōu)游?!?/p>
照燭
照耀;照亮;照見。《后漢書·蔡邕傳論》:“當(dāng) 伯喈 抱鉗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fēng)塵而不得經(jīng)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倖全人哉?”《梁書·諸夷傳·林邑》:“送此五僧至寺,見像噓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燭殿宇?!?清 劉大櫆 《送張閑中序》:“ 河 水自 河南 陜州 至 江 南之 宿遷 ,千有餘里,清可照燭鬚眉者,凡月餘日?!?/p>
陳陶名句,題僧院紫竹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