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族未應慚四姓,寸陰端合競三余
出自宋代葛立方《所居二室號書癡禪悅各成一詩書疾》:
枕溪曲室巧涵虛,黃卷旁羅恣卷舒。
單族未應慚四姓,寸陰端合競三余。
麟毛不具羞文虎,貍骨空傳尚墨豬。
坐穴藜床逢掖事,那知新有鶴頭書。
注釋參考
單族
寒微的家族。 唐 張九齡 《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狀》:“臣本單族,過蒙奬拔?!?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令狐相 自以單族,每欲繁其族黨,與 崔 盧 抗衡?!?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一表》:“臣出於單族,素乏異能,遭會圣辰,襲承義訓?!?/p>
未應
(1).猶不須。 宋 王安石 《評定試卷》詩:“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宋 陸游 《遣興》詩:“老去可憐風味在,未應山海混漁樵。”
(2).猶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園吟》:“ 東山 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宋 張綱 《臨江仙》詞:“年方強仕未應遲。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
(3).猶不曾。 唐 李白 《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唐 王維 《聽宮鶯》詩:“游子未應返,為此始思鄉(xiāng)。” 宋 蔡伸 《念奴嬌》詞:“云浪鱗鱗,蘭舟泛泛,共載一輪月。五湖當日,未應此段奇絶?!?/p>
(4).不應當。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四:“晨興步庭除,足弱幾不持;論年未應爾,胡為遽如斯?”
四姓
(1).指四個姓氏。自 漢 以來,歷代多有以四個名門貴族的姓氏合稱為四姓的。如: 東漢 明帝 時外戚有 樊 、 郭 、 陰 、 馬 四姓(見《后漢書·明帝紀》 李賢 注); 三國 蜀 有 焦 、 婁 、 孟 、 毛 四姓(見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 吳 有 朱 、 張 、 顧 、 陸 四姓(見《文選·陸機〈吳趨行〉》 李善 注); 晉 廣陵郡 有 雷 、 蔣 、 谷 、 魯 四姓(見《晉書·劉頌傳》); 唐 有 崔 、 盧 、 李 、 鄭 四姓(見《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等。
(2). 南北朝 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謂之四姓?!读簳埦U傳》:“ 綰 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薄缎绿茣と鍖W傳中·柳沖》:“郡姓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閲為之制……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p>
(3).泛指名門貴族。 南朝 陳 徐陵 《<玉臺新詠>序》:“五陵豪族,充選掖庭;四姓良家,馳名 永巷 。”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貯四姓之良家,延諸姑與伯姊?!?/p>
寸陰
寸陰 (cùnyīn)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a very short time 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陰尺璧端合
應當;應該。 張伯駒 《續(xù)洪憲紀事詩》之八七:“青史千秋誰得似,阿爹端合比 桓溫 。”
三余
(1).《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 董遇 等,亦歷注經傳,頗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遇 言:‘﹝讀書﹞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焙笠浴叭N”泛指空閑時間。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宋 蘇軾 《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詩:“醉飽高眠真事業(yè),此生有味在三餘?!?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男兒事業(yè)在三餘,學就須乘駟馬車?!?柳亞子 《書贈張鏡潭》詩:“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圖史伴三餘。”
(2).指 余干 、 余姚 、 余杭 三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漢 末童謡云:‘天子當興東南三 餘 之間?!?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地理·三馀》:“ 餘干 、 餘姚 、 餘杭 。”
葛立方名句,所居二室號書癡禪悅各成一詩書疾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