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造《娟峰》:
當(dāng)年金華小家兒,神游九天狹八維。
房陵之山秀而奇,蔚藍(lán)一山群山推。
兒肯下顧停軿輜,珠貝作宮瓊門楣。
門前亂石無津涯,一叱轉(zhuǎn)眼羊萬蹄。
羒羒{羊古}羯紛躨尼,蹲鳴踞齧供兒嬉。
有褐之叟鬢已絲,似黠非黠癡非癡。
傲睨竅覘兒所為,掉臂席卷靡孑遺。
一杯見罰兒酹卮,亟鞭風(fēng)馭還瑤池。
幻變起滅荒是非,彼此失得誰成虧。
即有而無道乃幾,仙者狡獪人得知。
以偷而名真見疵,我來訪古求端倪。
山吾良友兒吾師,嘉木異石相因依。
如刻如椓如鬢眉,名峰以娟吾始之。
為丐片石儻可碑,更遣子虛摛厥辭。
注釋參考
幻變
變化。 明 袁宏道 《天開巖》詩:“不到 天開巖 ,不見此山奇僻趣,辟如讀書不讀《石鼓》與《丘》《墳》,不知古人幻變突兀處?!?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如屯云出峽,驚風(fēng)涌湍,波瀾幻變,層彩疊出。”
起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chǎn)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佛閣晚望雪中數(shù)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后,幾人起滅好樓臺?!?錢仲聯(lián) 箋注:“《楞嚴(yán)經(jīng)》:‘起滅無從?!?/p>
(2).時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云起滅間。” 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起滅?!?明 沉謙 《二郎神》詞:“關(guān)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p>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对湔隆だ舨苛簟罚骸翱h吏暗分鄉(xiāng)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明 高攀龍 《三時記》:“止有兇人名 陳所藴 者,工于刀筆,以起滅為事?!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p>
是非
是非 (shìfēi)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right and wrong 是非問題 口舌;糾紛 discord 搬弄是非 評論;褒貶 appraise 不屑隨人是非彼此
彼此 (bǐcǐ)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each other;both parties;one another;you and I 彼此錯雜?!濉?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顿Y治通鑒》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當(dāng)否、成敗、利弊、優(yōu)劣等?!兑住だM辭下》:“因貳以濟(jì)民行,以明失得之報?!?韓康伯 注:“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兇?!?孔穎達(dá) 疏:“失則報之以兇,得則報之以吉?!薄逗鬂h書·陳蕃傳》:“陛下宜採求失得,擇從忠善?!?宋 曾鞏 《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當(dāng)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見了這般險路,嘆道:‘萬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卻先受了許多驚恐!’”
(2).特指弊病、失誤?!逗鬂h書·王符傳》:“﹝ 王符 ﹞志意藴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dāng)時失得。”《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二年》:“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shù)乎!”
陳造名句,娟峰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