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韓維《登上東門》:
朝發(fā)上東門,回首望帝宅。
宮城鎮(zhèn)大野,瀍洛去不息。
是時(shí)雨新霽,云物有佳色。
嵩峰如迎人,百里見晴碧。
平川邈如畫,日照崖腳赤。
道傍公卿墳,鰲背魚脩石。
蒼苔剝文字,十五尚可識(shí)。
賢遇不復(fù)辨,零落同一跡。
薄暮桑榆風(fēng),空悲懷古客。
注釋參考
迎人
(1).迎接來人。 宋 梅堯臣 《對(duì)雪憶林逋》詩:“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時(shí)?!?沉從文 《湘行散記·鴨窠圍的夜》:“兩山不高而翠色迎人?!?/p>
(2).善待人;令人喜愛。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少奇慧,善解書義;性孝,處父母?jìng)?cè),婉婉迎人?!薄镀缏窡簟返诹呋兀骸安恢四?張類村 一生善氣迎人,所以生下這個(gè)好后代來?!?/p>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yuǎn)?!兑住ふ稹罚骸罢痼@百里,不喪匕鬯?!薄对姟ご笱拧どH帷罚骸熬S此圣人,瞻言百里?!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茍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p>
(2).古時(shí)諸侯封地范圍?!睹献印とf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焙笥靡苑Q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睹献印す珜O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dú)立矣?!?/p>
(4).古時(shí)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chǎn)之惠,賜命方伯,分 陜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吩姡骸氨彼韭?,惠于百里?!?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p>
(5).借指縣令。《后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注:“時(shí)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薄赌淆R書·文學(xué)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p>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p>
(7).復(fù)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晴碧
(1).湛藍(lán)。 清 吳敏樹 《說釣》:“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汎然?!?茅盾 《色盲》五:“他本能地仰頭四望,只是晴碧的五月天?!?/p>
(2).指湛藍(lán)的天空。 唐 莊南杰 《相和歌辭·陽春曲》:“沙鷗白羽翦晴碧,野桃紅艷燒春空。” 唐 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晴碧煙滋重疊山,羅屏半掩桃花月?!?/p>
韓維名句,登上東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眼看檐牙,手搓花蕊,未必兩無情作者:張先作品: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韻·般涉調(diào))
- 春風(fēng)為子送帆檣,速放船頭來此泊
- 破一微塵出引經(jīng),因該果海果該因作者:釋普寧作品:寫華嚴(yán)經(jīng)求頌
- 昨夜陰云數(shù)尺許,連宵變作西窗雨
- 小姨夫統(tǒng)鏝緊沾粘,新人物冤家忺
-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作者:李白作品:古風(fēng)·其五十九
- 歸去多情雨,應(yīng)隨御史軒。作者:蘇軾作品:次韻詹適宣德小飲巽亭
- 秋光漸輕健,欲去倚江橋作者:齊己作品:荊州新秋病起雜題一十五首病起見圖畫
- 漢武清齋夜筑壇,自斟明水醮仙官
- 宿昔夢(mèng)見之作者:蔡邕作品:飲馬長(zhǎng)城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