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夏竦《晚晴》:
萬家充積望,千里絕纖埃。
日輾云頭上,風(fēng)驅(qū)雨腳回。
亂帆爭(zhēng)古渡,疏葉下高臺(tái)。
啟戶晴光入,卷簾秋氣來。
山心馀靄散,地角亂煙堆。
宿鳥幽叢鬧,殘虹遠(yuǎn)色開。
脫簑人顧步,曬羽鶴徘徊。
菌繞枯林下,萍翻曲岸隈。
名園添舊筍,幽石長(zhǎng)新苔。
綺席誰相賀,繁弦拍屢催。
注釋參考
古渡
古老的渡口。 唐 戴叔倫 《京口懷古》詩:“ 大江 橫萬里,古渡渺千秋?!薄端疂G傳》第四四回:“古渡凄涼,那得奚人飲馬。” 清 袁于令 《西樓記·空泊》:“曲塘西斷橋煙冷,垂楊下古渡月明?!?/p>
高臺(tái)
(1).高建樓臺(tái)。《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tái)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tái)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后人?!?/p>
(2).高的樓臺(tái)。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tái),臨四遠(yuǎn)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tái),鞭石千秋輦道開?!?/p>
(3).比喻京師?!段倪x·曹植<雜詩>之一》:“高臺(tái)多悲風(fēng),朝日照北林?!?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tái),喻京師?!?/p>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jīng)》:高臺(tái)通天臨中野?!痹ⅲ骸邦^為高臺(tái)?!?/p>
夏竦名句,晚晴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