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洋《贈聞老》:
給孤園下化叢林,堂上雷音振海音。
十六師兄同本愿,三千法界一慈心。
有時去作人間雨,無事不聞齋后禽。
悵望四年留五日,自知清濁易分襟。
注釋參考
悵望
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齊 謝朓 《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消息??諓澩?,山川形勝,已非疇昔。”《西游記》第五十回:“卻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時,不見 行者 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里化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著悵望的時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其中有幾個是我在 漢口 認識的。”
五日
(1).指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 唐 馮贄 《云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斗百草?!?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p>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自知
自知 (zìzhī)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清濁
(1).清水與濁水?!对姟ぺL(fēng)·谷風(fēng)》“ 涇 以 渭 濁”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隨波混清濁,與物同丑麗?!?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妝域》:“蓬卷無根株,渦洄亂清濁?!?/p>
(2).喻人事的優(yōu)劣、善惡、高下等。《史記·吳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云行紀》:“事涉疑似,以藥服之,清濁則驗。” 宋 蘇軾 《錢君倚哀詞》:“吾將觀子之進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濁?!?/p>
(3).音樂的清音與濁音?!秶Z·周語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間。”《禮記·樂記》:“倡和清濁,迭相為經(jīng)?!?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震風(fēng)過物,清濁效響?!?/p>
(4).語音的清聲與濁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陸法言 著《切韻》,時俗不曉其韻之清濁,皆以 法言 為 吳 人,而為 吳 音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至於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p>
(5).清氣與濁氣。引申以喻天地陰陽二氣?!段倪x·左思<魏都賦>》:“夫泰極剖判,造化權(quán)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李善 注:“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周五聲調(diào)曲·宮調(diào)曲之一》:“氣離清濁割,元開天地分?!?/p>
分襟
猶離別,分袂。 唐 王勃 《春夜桑泉別王少府序》:“他鄉(xiāng)握手,自傷關(guān)塞之春;異縣分襟,竟切悽愴之路?!?元 薩都剌 《別高照庵》詩:“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 明 無名氏 《玉環(huán)記·范張別皋》:“人生聚散如蓬轉(zhuǎn),莫為分襟苦掛牽?!薄痘ㄔ潞邸返谖迨兀骸斑@二人與 荷生 八載分襟,一朝捧袂,傷秋華之宿草,喜春鏡之羅花,真?zhèn)€説不了別后心事?!?/p>
王洋名句,贈聞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