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雨四十圍,下視庭前柏
出自宋代楊冠卿《九月二十一夜夢(mèng)至亂山叢石間出憩道傍拂石坐》:
古榕夾道周,老干參天碧。
溜雨四十圍,下視庭前柏。
垂根相勾聯(lián),敷蔭接南國(guó)。
凌寒不改柯,閱人如過(guò)客。
山空秋月明,路遠(yuǎn)車(chē)塵寂。
清游記昨夢(mèng),危坐倚孤石。
矯首睇云蘿,雙鳧生羽冀。
注釋參考
溜雨
從檐溝流下雨水。 清 唐孫華 《寒食日泊舟惠山對(duì)雨》詩(shī):“終朝溜雨響潺潺,石徑沾泥竟未攀?!?/p>
十圍
(1).亦作“ 十韋 ”。形容粗大?!段倪x·枚乘<上書(shū)諫吳王>》:“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蘗,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張銑 注:“十圍,言大也。”《漢書(shū)·成帝紀(jì)》:“是日大風(fēng),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韋以上?!?顏師古 注:“韋與圍同?!?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shuō)新語(yǔ)·容止》:“ 庾子嵩 長(zhǎng)不滿七尺,腰帶十圍?!?宋 路振 《九國(guó)志·吳志·張訓(xùn)》:“身長(zhǎng)八尺餘,腰帶十圍。” 清 金農(nóng) 《秋雨坐槐樹(shù)下書(shū)懷》詩(shī):“階前老槐十圍大,碧羅張繖高厭厭?!卑矗瑖拈L(zhǎng)度,有一抱或徑尺為圍及一圍等于三寸、五寸等說(shuō)。
(2).謂兵力十倍于敵,則可圍之。參見(jiàn)“ 十圍五攻 ”。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yáng)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薄杜f唐書(shū)·王方慶傳》:“山徑危險(xiǎn),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p>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于書(shū)問(wèn)傲慢,下視中國(guó)。”《三國(guó)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xué),幸毋下視 周安 。”
楊冠卿名句,九月二十一夜夢(mèng)至亂山叢石間出憩道傍拂石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