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稱弘偃少,早歲草茅居。
出自唐朝嚴(yán)維《贈(zèng)別至弘上人》
最稱弘偃少,早歲草茅居。年老從僧律,生知解佛書。
沛艾如龍馬,來從上苑中。棣華恩見賜,伯舅禮仍崇。
衲衣求壞帛,野飯拾春蔬。章句無求斷,時(shí)中學(xué)有馀。
注釋參考
早歲
早歲 (zǎosuì) 早年 early years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雜草。《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嚴(yán)公寄題野亭之作》詩:“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 清 唐甄 《潛書·柅政》:“雖無不肖攘民之事,而視民若忘,等於草茅?!?/p>
(2).草野;民間。多與“朝廷”相對(duì)?!秲x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薄读簳埡氩邆鳌罚骸坝⑿劢窈卧冢繛橐迅毁F,為在草茅?” 宋 歐陽修 《上范司諫書》:“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下》:“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濁揚(yáng)清之名士。”《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兒戲,到像 細(xì)柳 規(guī)模?!?/p>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書·馬周傳贊》:“ 周 之遇 太宗 ,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記》:“建國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紳也。”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二章三:“﹝ 劉基 ﹞以 賈誼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問采薇,自艾自嘆?!?/p>
(4).比喻鄙陋微賤。 唐 陳子昂 《為宗舍人謝贈(zèng)物表》之二:“自國之寵貴,未聞此榮。草茅孤臣,何以堪處!”
(5).比喻淺陋微賤的人。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閤下以舊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損,加禮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際。” 宋 曾鞏 《福州謝到任表》:“草茆弱質(zhì),素依及物之仁;犬馬微誠,終冀因心之恕?!?/p>
嚴(yán)維名句,贈(zèng)別至弘上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白葦黃茅供一掃,英豪人物未消磨
- 滿甖秋玉色,一酌灑清涼
- 人心世態(tài)太浮靡,庶幾治象猶承平,如今風(fēng)景那可評(píng)作者:陳著作品:夜夢在舊京忽聞賣花聲有感至于慟哭覺而淚滿
- 行盡荒煙蠻瘴,深入維那境界,參透祖師禪
- 吟聲正酸苦,已似琴促軫作者:楊萬里作品:和吳伯承提宮孟冬風(fēng)雨
- 更便真玄推妙訣,諸公子細(xì)消詳
- 力疾坐清曉,來時(shí)悲早春作者:杜甫作品: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 孤館宿時(shí)風(fēng)帶雨,遠(yuǎn)帆歸處水連云
- 金華仙人紫綺裘,朝戲三山暮十洲作者:程公許作品:壽漕使者帥黃大監(jiān)
- 問之何將迎,終然抱璞素作者:吳潛作品:和景回胡計(jì)院數(shù)字韻就送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