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登香爐峰頂》:
迢迢香爐峰,心存耳目想。
終年?duì)课镆?,今日方一往?br>攀蘿踏危石,手足勞俯仰。
同游三四人,兩人不敢上。
上到峰之頂,目眩神恍恍。
高低有萬尋,闊狹無數(shù)丈。
不窮視聽界,焉識(shí)宇宙廣。
江水細(xì)如繩,湓城小于掌。
紛吾何屑屑,未能脫塵鞅。
歸去思自嗟,低頭入蟻壤。
注釋參考
目眩
目眩 (mùxuàn) 失去清晰視覺;視覺變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時(shí)的眼花 dazzle;dizzy 燈光強(qiáng)烈,令人目眩恍恍
(1).矇眬不清貌。《老子》“是謂惚恍” 漢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向來恍恍不知道路,請(qǐng)人示津?!?/p>
(2).亦作“ 恍怳 ”。心神不定貌。 唐 王度 《古鏡記》:“ 勣 夢(mèng)中許之。及曉,獨(dú)居思之,恍恍發(fā)悸,即時(shí)西首 秦 路。”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丁志·淳安民》:“踰三年, 方君 為 鄂州 蒲圻 宰。白晝恍恍,於廳事對(duì)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來。’” 王闿運(yùn) 《愁霖賦》:“倚高軒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
(3).晃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 呂正惠公 端 使 高麗 ,遇風(fēng)濤恍恍,摧檣折舵,舟人大恐,公恬然讀書,若在齋閣?!?/p>
(4).仿佛。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威武貌。 明 劉基 《賣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
白居易名句,登香爐峰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魚王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