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文璞《堯章金銅佛塔歌》:
白石招我入書齋,使我速禮金涂塔。
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錢王禁中物。
上作如來捨身相,饑鷹餓虎紛相向。
拈起靈山受記時(shí),龍?zhí)斓坩寫?yīng)惆悵。
形模遠(yuǎn)自流沙至,鑄出今回更精致。
錢王納土歸京師,流落多在西湖寺。
錢王本是英雄人,白蓮花現(xiàn)國主身。
蛇鄉(xiāng)虎落狗腳騰,何如紅袍玉帶稱功臣。
天封坼開即退聽,兩浙不聞笳鼓競(jìng)。
歸來佛子作護(hù)持,太師尚父尚書令。
一枚傳到白石生,生今但有能詩聲。
同袍秦外铦師兄,哦詩禮塔作佛事,同吃地爐山芋羹。
何曾董陸綺床供,但見相輪銅綠明。
哦詩禮塔猶未畢,蘆葉低飛山雨濕。
注釋參考
同袍
同袍 (tóngpáo) 舊時(shí)在同個(gè)軍隊(duì)工作的人互稱。參看“袍澤” fellow officers 摯友 close friend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秦風(fēng)·天衣》 萬里別同袍。——許渾《曉發(fā)天井關(guān)寄李師梅》師兄
(1) [senior fellow apprentice]∶稱先與自己從同一個(gè)師父學(xué)習(xí)的人
(2) [the son of one's master (older than oneself)]∶稱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大的人
(3) [father's apprentice (older than oneself)]∶稱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大的人
(4) [a polite form of address to a monk]∶舊時(shí)對(duì)和尚的尊稱
詳細(xì)解釋(1).稱同從一師而拜師時(shí)間比自己早的人。《西游記》第十九回:“﹝ 豬八戒 ﹞重新禮拜 三藏 ,愿隨西去。又與 行者 拜了,以先進(jìn)者為兄,遂稱 行者 為師兄?!?蘇曼殊 《燕子龕隨筆》:“五載,師傅圓寂,師兄不審行腳何方,剩餘東飄西蕩。”
(2).僧人之間的相互敬稱。《水滸傳》第五回:“那和尚便道:‘師兄請(qǐng)坐,聽小僧説?!?智深 睜著眼道:‘你説!你説!’”《水滸傳》第六回:“知客道:‘師兄你如何不知體面?即目長(zhǎng)老出來,你可解了戒刀,取出那七條坐具、信香來禮拜長(zhǎng)老使得?’”
(3).指俗人對(duì)僧人的敬稱。《水滸傳》第七回:“ 林教頭 便問道:‘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喚做甚么?’ 知深 道:‘灑家是 關(guān)西 魯達(dá) 的便是?!?/p>
(4).義和團(tuán)成員之間的互稱。 吳永 《庚子西狩叢談》卷二:“眾聞?dòng)柩?,似已心怯。右一人?fù)作排解語曰:‘師兄,他一向迷誤,也須此刻可以回轉(zhuǎn)過來,何妨再試一番?!笳咴唬骸畮熜盅灾欣恚驼?qǐng)?jiān)僭?。’?/p>
(5).稱師父的兒子或父親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長(zhǎng)者。
詩禮
詩禮 (Shī-Lǐ) 《詩經(jīng)》和《禮經(jīng)》,封建社會(huì)讀書人必讀的書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Rites 舊時(shí)常用來稱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cultured 詩禮之家佛事
佛事 (fóshì) 和尚或尼姑誦經(jīng)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請(qǐng)僧尼念經(jīng)超度亡靈 Buddhist ceremony(or service)地爐
地爐 (dìlú) 室內(nèi)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墊壘磚石,中間生火取暖 pit-store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端疂G傳》山芋
山芋 (shānyù) 白薯,甘薯 sweet potato周文璞名句,堯章金銅佛塔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