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長信宮詞》:
憶年十七兮初入未央,獲侍步輦兮恭承寵光。
地寒祚薄兮自貽不祥,讒言乘之兮罪釁日彰。
禍來嵯峨兮勢如壞墻,當(dāng)伏重誅兮鼎耳劍鋩。
長信雖遠(yuǎn)兮匪棄路旁,歲給絮帛兮月賜稻粱。
君舉玉食兮犀箸誰嘗?君御朝衣兮誰進(jìn)熏香?婕妤才人兮儼其分行,千秋萬歲兮永奉君王。
妾雖益衰兮尚供蠶桑,愿置繭館兮組織玄黃。
欲訴不得兮仰呼蒼蒼,佩服忠貞兮之死敢忘。
注釋參考
嵯峨
嵯峨 (cuó’é) 形容山勢高峻 high and steep(mountain)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杜甫《江梅》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重誅
(1).指極刑。《戰(zhàn)國策·秦策三》:“臣( 白起 )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無以兼人,雖峻刑重誅而民不從,是所謂驅(qū)國而棄之者也,患孰甚焉。”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非不忌重誅也,非不悅美賞也,體不可力,無自奈何?!币嘀甘軜O刑的人?!肚迨犯濉ゎV矣H王多爾袞傳》:“予將簡西行之鋭,轉(zhuǎn)旝東征,且擬釋彼重誅,命為前導(dǎo)?!?/p>
(2).謂當(dāng)誅而不誅。《管子·法法》:“懦弱之君者重誅,重誅之過,行邪者不革?!?尹知章 注:“重誅,難為誅罰?!?/p>
(3).謂處以極刑?!稘h書·溝洫志》:“民人離散,盜賊將生,雖重誅 延世 ,無益於事。”
鼎耳
(1).鼎上兩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薄秶Z·晉語四》:“ 鄭 人以 詹 予 晉 , 晉 人將烹之……乃就烹,據(jù)鼎耳而疾號(hào)?!?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寶氣浮鼎耳,神光生劍脊?!?/p>
(2).《書序》:“ 高宗 祭 成湯 ,有飛雉升鼎耳而雊?!?孔穎達(dá)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湯 於肜祭之日,有飛雉來升祭之鼎而雊鳴,其臣 祖己 以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義訓(xùn)王,勸王改脩德政?!焙笠浴岸Χ睘閯裢跣薜抡牡涔?。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卷三:“野鳥無故數(shù)入宮,此正災(zāi)異。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陳寶,非忠臣也?!眳⒁姟?鼎雉 ”。
陸游名句,長信宮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猛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