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于石《邵氏園亭》:
曲曲亭臺日月春,人間榮辱兩無聞。
梅邊讀易分明月,松下敲棋碎白云。
東里先生新釀酒,北山逋客舊移文。
家傳應(yīng)得青門趣,手種園瓜手自耘。
注釋參考
家傳
(1) [family biography] 敘述家人事跡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
(2) 另見 jiāchuán
詳細解釋記載父兄及先祖事跡的傳記?!逗鬂h書·列女傳序》:“故自中興以后,綜其成事,述為《列女篇》。如 馬 、 鄧 、 梁后 別見前紀, 梁嫕 、 李姬 各附家傳,若斯之類,并不兼書?!?宋 歐陽修 《王彥章畫像記》:“予以節(jié)度判官來此,求於 滑 人,得公之孫 睿 所録家傳?!?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曼云先兄家傳》:“顧念兄之行誼,惟余知之最悉,不可以無言,因摭拾其事,為家傳一首。” 魯迅 《吶喊·阿Q正傳》:“其次是家傳,則我既不知與 阿Q 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托;或‘小傳’,則 阿Q 又更無別的‘大傳’了。”
(1).家中世代相傳?!蛾悤そ倐鳌罚骸凹伴L,篤學(xué)有辭采,家傳賜書數(shù)千卷, 總 晝夜尋讀,未嘗輟手?!?宋 張淏 《云谷雜記·太宗識見》:“ 神宗 忽問 呂 曰:‘卿體中無恙否?’對曰:‘臣無事?!鬼?,又問‘卿果覺安否?’ 呂 又對曰:‘臣不敢強?!髷?shù)日,果感疾,迤邐不起。豈識鑒之妙得於家傳,故同符如此?!?清 李漁 《比目魚·聯(lián)班》:“有女更娉婷,只愁未識家傳秘?!?/p>
(2).指祖?zhèn)鞯臇|西。《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原來 鮑玄 最好的是外丹并內(nèi)養(yǎng)之術(shù),因見 葛洪 出自神仙之裔,便盡將所得丹術(shù)朝夕與 葛洪 講究,指望他有些家傳?!?/p>
(3).家家傳誦。 唐 王建 《哭孟東野》詩之一:“但是 洛陽 城里客,家傳一本杏殤詩。”參見“ 家傳戶誦 ”。
應(yīng)得
猶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 唐 杜甫 《喜雨》詩:“晚來聲不絶,應(yīng)得夜深聞?!薄抖膛陌阁@奇》卷二六:“供養(yǎng)伯伯是應(yīng)得的,此銀伯伯留下隨便使用。”《紅樓夢》第八三回:“這病時常應(yīng)得頭暈,減飲食,多夢?!?郭沫若 《恢復(fù)》詩:“我們是除惡務(wù)盡,然而總是因循;我們對于敵人,應(yīng)得如拉屎,灑尿!”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p>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p>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云一帶?!?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nóng)公韻》之二:“不畏西風(fēng)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xué)種瓜?!?/p>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后因以“青門”泛指游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fēng),風(fēng)中數(shù)日殘春遺?!?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云魂?!?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p>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zhuǎn)?!?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p>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后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咸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p>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diào)《青門》,石云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姚文燮 注:“《青門》,曲名?!?/p>
于石名句,邵氏園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