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林亦之《次韻奉酬林仲雨》:
年去又來三月強(qiáng),詩成未了寸心狂。
已無精力能穿鵠,尚有頭顱可牧羊。
老柏縱教逢歲晚,幽蘭本不為人香。
東膠待補(bǔ)猶堪戰(zhàn),莫道今無識繞梁。
注釋參考
東膠
周 代大學(xué)?!抖Y記·王制》:“ 周 人養(yǎng)國老於東膠,養(yǎng)庶老於虞庠?!痹敗?東膠西序 ”。
待補(bǔ)
猶候補(bǔ)。 宋 陳亮 《國子》:“今以場屋一時(shí)之弊,將使國子若待補(bǔ)者試之別頭,則其文從此盡廢矣?!?宋 周密 《齊東野語·蘇大璋》:“不若以待補(bǔ)首卷易之?!?/p>
無識
不懂;無知?!秾O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張預(yù) 注:“使人不可知也?!薄盾髯印しㄐ小罚骸霸谷苏吒F,怨天者無識?!?楊倞 注:“無識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彌尼戒經(jīng)》:“心閉意塞,世世愚癡,不值大道,其心無識。”
沒有標(biāo)記。識,通“ 誌 ”。《楚辭·劉向<九嘆·遠(yuǎn)逝>》:“路曼曼其無端兮,周容容而無識。” 洪興祖 補(bǔ)注:“識,音志?!?/p>
繞梁
(1).《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絶?!焙笏煲浴袄@梁”形容歌聲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晉 陸機(jī) 《演連珠》之十:“繞梁之音,實(shí)縈絃所思?!?南朝 梁 沉約 《詠箏》:“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繞梁雅足清歌,長袖由來善舞?!?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仙》:“餘音嫋嫋,不啻繞梁。”
(2).古琴名。 晉 傅玄 《琴賦》序:“ 齊桓公 有鳴琴曰號鐘, 楚莊 有鳴琴曰繞梁?!?宋 虞汝明 《古琴疏》:“ 華元 獻(xiàn) 楚莊王 以繞梁之琴,鼓之,其聲嫋嫋,繞于梁間,循環(huán)不已。”
(3).古樂器名。形似箜篌,今已失傳?!锻ǖ洹匪摹罚骸?宋 孝武 大明 中, 吳興 沉懷遠(yuǎn) 被徙 廣州 ,造繞梁。其器與箜篌相似。 懷遠(yuǎn) 亡,其器亦絶。”參閱《宋書·樂志一》。
林亦之名句,次韻奉酬林仲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