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大觀《偈頌五十一首》:
教戴天履地,擊壤鼓腹兮不知天地之寬。
注釋參考
戴天履地
頂天立地。猶言生于天地之間。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子胥 曰:吾聞父母之讐不與戴天履地?!薄吨軙x蕩公護傳》:“今日以后,吾之殘命,唯繫於汝,爾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負。”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政元欽定逆案頒示百官廷臣謝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獨笑 龍逢 非俊物?!?梁啟超 《變法通議·學??傉摗罚骸皢韬?!同是圓顱方趾,戴天履地,而必事事俯首拱手,待命他人,豈不可為長太息矣乎!”亦省作“ 戴履 ”。 明 陳子龍 《歲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三:“赤墀侍臣慚戴履,偷生茍活同輿儓?!?/p>成語解釋戴:頂著天;履:踏,踩著。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間。比喻恩德深廣,如天高地厚。戴天履地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h3>擊壤鼓腹
《莊子·馬蹄》:“夫 赫胥氏 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薄端囄念惥邸肪硎灰?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帝堯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痹^人民吃得飽,有馀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唐 柳宗元 《與裴塤書》:“圣上日興太平之理(治),不貢不王者,悉以誅討,而制度大立,長使僕輩為匪人耶?其終無以見明,而不得擊壤鼓腹,樂 堯 舜 之道耶?”《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三年》:“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人熙洽,海內(nèi)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
成語解釋原謂人民吃得飽,有余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擊壤鼓腹出處《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笔褂美鋾x·皇甫謐《帝王世紀》:“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薄肚f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天地
天地 (tiāndì)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比喻人們活動的范圍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diào)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yǎng)人也。釋大觀名句,偈頌五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