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燭寫詩(shī)無語
出自宋代劉過《謁金門(次京口賦)》:
歸不去。
船泊早春梅渚。
試聽玉人歌白苧。
行云無覓處。
。
翦燭寫詩(shī)無語。
漠漠寒生窗戶。
明日短篷眠夜雨。
寶釵留半股。
注釋參考
翦燭
語出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shī):“何當(dāng)共翦西牕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shí)?!敝^剔燭芯。后以“翦燭”為促膝夜談之典。 元 楊載 《題火涉不花同知畫像》詩(shī):“鷫鸘裘暖鳴鞭疾,翡翠簾深翦燭頻。”
寫詩(shī)
寫詩(shī) (xiěshī) 有詩(shī)意地寫或?qū)懽髟?shī)歌 poetize;compose a poem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shī):“無語與花別,細(xì)看枝上紅?!?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shī):“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shī):“獨(dú)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jiǎn)溪南詩(shī)老》詩(shī):“huang{1~1}菊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p>
劉過名句,謁金門(次京口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