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習(xí)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出自唐朝劉禹錫《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
宿習(xí)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自從七祖?zhèn)餍挠。?br>不要三乘入便門。東泛滄江尋古跡,西歸紫閣出塵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經(jīng)相對翻。
注釋參考
宿習(xí)
(1).謂長久地學(xué)習(xí)積累。 漢 王充 《論衡·逢遇》:“學(xué)不宿習(xí),無以明名?!?/p>
(2).平素所學(xué)習(xí)的;預(yù)先誦習(xí)過的?!秲愿敗肪砭盼逡灰?宋 陶岳 《五代史補》:“ 郭忠恕 ,七歲童子及第,富有文學(xué),尤工篆隸。嘗有人於 龍山 得鳥跡篆, 忠恕 一見,輒誦如宿習(xí)?!薄端问贰だ罘Y傳》:“﹝ 李穀 ﹞發(fā)憤從學(xué),所覽如宿習(xí)。”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習(xí)性。 唐 劉禹錫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詣河南尹白侍郎》詩:“宿習(xí)脩來得慧眼,多聞第一卻忘言。自從七祖?zhèn)餍挠?,不要三乘入便門。”《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 羅卜 三周禮畢,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習(xí)因聞法證﹝得阿羅﹞漢果?!?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學(xué)而能者,儒家則謂之天性, 釋 氏則以為宿習(xí),其事甚眾: 唐 以文稱,如 白樂天 七月而識‘之’、‘無’二字, 權(quán)德輿 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
(4).舊日的積習(xí)。 宋 陸游 《永日無一事作詩自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頑。掃除盡宿習(xí),使得終日閒?!?/p>
修來
謂修業(yè)進德以求將來之功。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掩細瑕而録大用,忘近惡而念遠功,使夫 曹劌 、 孟明 有修來之効, 魏尚 、 張敞 立雪恥之績。”《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還救 譚 ,十月至 黎陽 ”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是后又望將軍改往修來,克己復(fù)禮,追還孔懷如初之愛。”
慧根
(1).佛教語。五根之一。破惑證真為慧;慧能生道,故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機。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四:“於法觀達,目之為根,慧能生道,故名慧根?!?唐 劉禹錫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詣河南尹白侍郎》詩:“宿習(xí)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清 龔自珍 《長相思》詞引:“同年生 馮晉漁 ,少具慧根而不信經(jīng)典?!眳⒁姟?五根 ”。
(2).聰明的天資。 劉堅 《“強盜”的女兒》:“有一次他居然當著我的面對五太太夸獎我:‘這娃有個慧根??!’”
多聞
多聞 (duōwén) 見多識廣 well-informed;erudite 博學(xué)多聞不是一件壞事第一
第一 (dì-yī) 排在最前的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 排名第一 首要的,最重要的 first;most important 質(zhì)量第一忘言
(1).謂心中領(lǐng)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p>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稌x書·山濤傳》:“后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p>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quán)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p>
劉禹錫名句,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91鎖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