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人不見,百里等燕楚
出自宋代曾幾《喜天游二十一兄至毫社時(shí)同叔夏十六兄作》:
登高望南都,雉堞疑可數(shù)。
城中人不見,百里等燕楚。
我無簡(jiǎn)書畏,自笑誰縛汝。
東風(fēng)送兄來,下馬逼三鼓。
迎門鬧兒童,羅拜欣欲舞。
花枝應(yīng)亦喜,紅幞已微吐。
聊為文字飲,一洗別離苦。
別離何足云,千載成仰俯。
要知靜中趣,回視今孰愈。
焚香默自照,下此一轉(zhuǎn)語。
鈴閣老師兄,當(dāng)為君去取。
注釋參考
中人
中人 (zhōngrén) 在兩方之間調(diào)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go-between;middleman 一般人;中等人 the average person 中人之家 宦官 eunuch 中人監(jiān)織造者?!睹魇贰? 普通人 average ordinary man 才能不及中人?!獫h· 賈誼《過秦論》不見
不見 (bùjiàn) 不曾相見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丟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yuǎn)?!兑住ふ稹罚骸罢痼@百里,不喪匕鬯?!薄对?shī)·大雅·桑柔》:“維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茍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p>
(2).古時(shí)諸侯封地范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稱諸侯國(guó)。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睹献印す珜O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guó)足以獨(dú)立矣。”
(4).古時(shí)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chǎn)之惠,賜命方伯,分 陜 餘慶?!?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shī):“秉直司聰,惠于百里?!?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p>
(5).借指縣令。《后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李賢 注:“時(shí)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薄赌淆R書·文學(xué)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復(fù)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曾幾名句,喜天游二十一兄至毫社時(shí)同叔夏十六兄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一忍來百順,寸私生萬殊作者:洪咨夔作品:方氏棣華桂叢亭各一首
- 紛糺連山暗作者:陰鏗作品:奉送始興王詩(shī)
- 妻兒環(huán)坐外,笑語與誰聊
- 許大能詩(shī)聲,來自浙之濱作者:王義山作品:跋楊中齋詩(shī)詞集
- 愛君蔣生徑,且著茂陵書作者:陸長(zhǎng)源作品:酬孟十二新居見寄
- 中山毛遂定從還,十九上客誰復(fù)數(shù)作者:黃庭堅(jiān)作品:長(zhǎng)短星歌
- 久知拙不趁時(shí)樣,肯羨東鄰鬭靚妝
- 平山送目思公子,自許詩(shī)成覺有神作者:晁補(bǔ)之作品:和王定國(guó)見寄
- 山中萬境長(zhǎng)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
- 夜月摩峰頂,秋鐘徹海涯。作者:佚名作品:三學(xué)山盤陀石上刻詩(sh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