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簡《慈溪金沙岡歌》:
岡涌金沙來幾里,貼天袞袞白云里。
雄峰健隴四奔馳,每每回顧慈溪水。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經地之義。
子思不知萬物我發(fā)育,推與圣人自固蔽。
己自固蔽禍猶小,固蔽后學禍甚大。
孔子沒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措其愆,汩汩昏昏到今日。
所幸慈溪卻不然,灼見子思孟子病同源。
不得已指其蔽,寫出世所不傳。
大道蕩蕩而平平,圣訓至明至坦夷,一無荊刺相維纏。
學子首肯斑斑焉,靜明莊敬非強參。
學者多覺近二百,事體大勝于已前。
學徒轉相啟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詎非天。
注釋參考
不然
不然 (bùrán) 不是這樣,并非如此 not so 其實不然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No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否則,表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of else;if not;otherwise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否則 (either)…or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灼見
灼見 (zhuójiàn) 明白透徹的見解 penetrating insight;penetrating view 灼見三有俊心?!稌ち⒄?真知灼見 灼見高妙孟子
(1). 春秋 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 宋國 子 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蹲髠鳌る[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杜預 注:“ 子 , 宋 姓?!?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 孟子 ?!庇种M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蹲髠鳌ぐЧ辍罚骸跋奈逶?,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吳 ,故不書姓?!?杜預 注:“諱娶同姓,故謂之 孟子 ,若 宋 女。” 楊伯峻 注:“國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稱‘ 吳姬 ’或‘ 孟姬 ’,顯然違‘同姓不婚’之禮,故改稱‘ 吳孟子 ’?!?/p>
(2). 戰(zhàn)國 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軻 ,字 子輿 。其言行被編為《孟子》一書。
同源
同源 (tóngyuán) same source 指水流同一源頭 指事物的來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論》楊簡名句,慈溪金沙岡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