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已來書,行草楷篆隸
出自宋代梅堯臣《觀邵不疑學(xué)士所藏名書古畫》:
野性好書畫,無力能自致。
每遇高趣人,常許出以視。
邵侯多奇玩,留我特開笥。
首觀阮與杜,驢上瞑目醉。
韓干貌四馬,臨流解鞍轡。
花驄照夜白,正側(cè)各畜意。
系衣穿褲靴,坐立皆廄吏。
精神宛如生,于腮復(fù)穿鼻。
梅雞徐熙畫,竹間寒雀睡。
逸少自寫真,對鏡絕相類。
數(shù)本失姓名,古胡并老驥。
山水樹石硬,荊關(guān)藝能至。
巨然李成者,落筆愈奇異。
人物張僧繇,雖傳恐非是。
其余又莫究,模拾似未備。
周秦已來書,行草楷篆隸。
聲名舊烜赫,一一果可喜。
邵侯愛我曹,咸使紙尾記。
況侯有古學(xué),小字刻珉翠。
各贈墨本歸,懷寶誰肯忌。
注釋參考
周秦
(1). 周 秦 兩代的并稱。《漢書·元帝紀》:“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重以 周 秦 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這兒的‘周秦’一個詞,就是指 周 秦 之際?!?/p>
(2). 北宋 詞家 周邦彥 與 秦觀 的并稱。兩個均受 柳永 的影響,同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周 秦 詞以理法勝, 姜 張 詞以骨韻勝, 碧山 詞以意境勝。”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總之,謂 白石 拔幟於 周 秦 之外,與之各有千古則可,謂 南宋 名家以迄 仲舉 ,皆取法於 白石 ,則吾不謂然也?!?/p>
已來
已來 (yǐlái) 同“以來” since 自董卓已來?!度龂尽ぶT葛亮傳》行草
(1).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體。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明 趙宧光 《金石林緒論》:“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縱體, 孫過庭 《書譜》之類皆是也?!?陳衍 《元詩紀事·沉貴》:“﹝ 溫日觀 ﹞酒酣興發(fā),以手潑墨,然后揮筆,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p>
(2).行書與草書的并稱。 唐 張懷瓘 《六體書論》:“ 子敬 不能純一,或行草雜糅,便者則為神會之間,其鋒不可當(dāng)也。” 宋 陸游 《作字》詩:“整整復(fù)斜斜,翩如風(fēng)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原書》:“由 秦 分而變 漢 分,自 漢 分而變真書,變行草,皆人靈不能自已也。”
篆隸
篆書和隸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篆隸相鎔,蒼雅品訓(xùn)。”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jīng)?!?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三:“ 米芾 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nèi)。 芾 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p>
梅堯臣名句,觀邵不疑學(xué)士所藏名書古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