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橫秋,兩橈開浪,霜竹醒煩耳
出自宋代侯置《念奴嬌(和王圣俞)》:
滄浪萬頃,厭塵纓、手掬清流頻洗。
落日孤云煙渚凈,鷗沒澄波心里。
一舸橫秋,兩橈開浪,霜竹醒煩耳。
蕭蕭風(fēng)露,夢回月照船尾。
須信閑少忙多,壺觴并賦詠,莫辜云水。
乘興前溪溪轉(zhuǎn)□,隱約歸帆天際。
紅蓼丹楓,黃蘆白竹,總勝春桃李。
浮丘何在,與君共跨琴鯉。
注釋參考
橫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風(fēng)情張日,霜氣橫秋?!?唐 李白 《悲清秋賦》:“水流寒以歸海,云橫秋而蔽天?!?宋 范仲淹 《和運使舍人觀潮》之一:“長風(fēng)方破浪,一氣自橫秋?!?/p>
(2).形容人的氣勢之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明 屠隆 《曇花記·嚴(yán)公冤對》:“英雄蓋世氣橫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六篇:“他( 曾補人 )的年紀(jì)其實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氣之橫秋也,實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來曼梭 ,自比吾家 國藩 ,或許還是他的客氣吧?”
(3).形容老氣。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氣,臉上滿布著橫秋的老氣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臉?biāo)栖饺匮屏?,眼波湛湛橫秋。”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目》:“蓋聞朱顏既醉,最憐炯炯橫秋?!?/p>
霜竹
(1).即竹。竹表面有白色粉末,故稱。 宋 蘇軾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之三:“ 晁子 拙生事,舉家聞食粥。朝來又絶倒,諛墓得霜竹?!贝酥?文與可 畫的竹。
(2).竹名。竹皮白如霜,大者為篙,細(xì)者為笛。因借指笛。 宋 黃庭堅 《念奴嬌·八月十七日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詞:“老子平生, 江 南 江 北,最愛臨風(fēng)曲。 孫郎 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宋 辛棄疾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詞:“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p>
侯置名句,念奴嬌(和王圣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中古風(fēng)俗醇,田野多賢人
- 斜陽浮遠(yuǎn)水,歸鳥下疏林作者:李中作品:江南重會友人感舊二首
- 聞?wù)f江南舊歌曲,至今猶自唱吳姬作者:羅隱作品:秋日泊平望驛寄太常裴郎中
-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遠(yuǎn)近鄉(xiāng)國
- 夜領(lǐng)張徹投盧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 予生何濩落,客路轉(zhuǎn)辛勤。
- 望鄉(xiāng)程杳杳,懷遠(yuǎn)思凄凄作者:武元衡作品:秋晚途次坊州界寄崔玉員外
- 懸知幽澗斷橋邊,已有梅花開半樹。作者:陸游作品:十月九日與客飲忽記去年此時自錦屏歸山南道
- 靜景憑高望,光分翠嶂開。
- 斜汀藻動魚應(yīng)覺,極浦波生雁未知作者:李郢作品: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斷冰偶成長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