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元稹《哭呂衡州六首》:
氣敵三人杰,交深一紙書。
我投冰瑩眼,君報水憐魚。
髀股惟夸瘦,膏肓豈暇除。
傷心死諸葛,憂道不憂余。
望有經(jīng)綸釣,虔收宰相刀。
江文駕風遠,云貌接天高。
國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韜。
盡將千載寶,埋入五原蒿。
白馬雙旌隊,青山八陣圖。
請纓期系虜,枕草誓捐軀。
勢激三千壯,年應四十無。
遙聞不瞑目,非是不憐吳。
雕鶚生難敵,沉檀死更香。
兒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雁起沙汀暗,云連海氣黃。
祝融峰上月,幾照北人喪。
回雁峰前雁,春回盡卻回。
聯(lián)行四人去,同葬一人來。
鐃吹臨江返,城池隔霧開。
滿船深夜哭,風棹楚猿哀。
杜預春秋癖,揚雄著述精。
在時兼不語,終古定歸名。
耒水波文細,湘江竹葉輕。
平生思風月,潛寐若為情。
注釋參考
請纓
請纓 (qǐngyīng) 請求交給殺敵任務;自請從軍報國 volunteer for the army;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漢書·終軍傳》系虜
擄獲;俘獲?!俄n非子·奸劫弒臣》:“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繫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币槐咀鳌?係虜 ”?!稌x書·江統(tǒng)傳》:“老幼繫虜,丁壯降散。”《宋書·索虜傳論》:“強者為轉尸,弱者為繫虜?!?/p>
(1).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邊境不侵,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係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國志·魏志·陶謙傳》“ 太祖 以糧少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jù),欲止而不敢散也?!薄缎绿茣な掋妭髻潯罚骸叭?銑 力困計殫,以好言自釋於下,係虜在廷,抗辭不屈,偽辯易窮,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獲的人。 唐 劉禹錫 《賀赦表》:“柔遠以仁,則還其係虜;賞近以禮,則澤及后昆?!?/p>
(3).拘囚,囚系。 晉 陸機 《辨亡論下》:“拔 呂蒙 於戎行,識 潘濬 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嗚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宮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虜。雖先后不同,其成仁取義則一也。”
枕草
(1).古代喪禮,孝子枕臥草上以表哀悼?!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齊 晏桓子 卒, 晏嬰 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唐 高思元 《孝女抱父尸出判》:“悲纏枕草,志切投牋?!?/p>
(2).謂刻苦自勵。 唐 元稹 《哭呂衡州》詩之三:“白馬雙旌隊,青山八陣圖。請纓期繫虜,枕草誓捐軀?!?/p>
捐軀
[sacrifice one's life] 為國家、為正義而舍棄生命
為國捐軀
詳細解釋為國家為正義而死。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紀策考》:“ 子胥 至直,不同邪曲,捐軀切諫,虧命為邦?!?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借如 陽瓚 効節(jié)邊城,捐軀死敵,當有 宋 之代,抑 劉 卜 之徒歟?” 宋 蘇軾 《到黃州謝表》:“若獲盡力鞭箠之下,必將捐軀矢石之間?!?清 顧炎武 《井中心史歌》:“ 陸公 已向 厓門 死, 信國 捐軀赴 燕 市。”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忽而想到十六年前也曾克復過 南京 ,還給捐軀的戰(zhàn)士立了一塊碑。”
元稹名句,哭呂衡州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