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同《崔覲詩》:
崔覲者高干,梁州城固人。
讀書不求官,但與耕稼親。
夫婦既已老,左右無子孫。
一日召奴婢,盡又田宅均。
俾之各為業(yè),不用來相聞。
遂去隱南山,雜跡麋鹿群。
約曰或過汝,所給我為陳。
有時(shí)攜其妻,來至諸人門。
乃與具酒食,嘯詠相歡欣。
山南鄭余慶,辟之為參軍。
見趣使就職,漫不知吏文。
已復(fù)許謝事,但謂長者云。
補(bǔ)闕王直方,本覲之比鄰。
文宗時(shí)上書,召見蒙咨詢。
薦覲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詔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輪。
辭疾不肯至,高風(fēng)概秋旻。
我昨過其縣,裴回想芳?jí)m。
訪問諸故老,寂無祠與墳。
斯人久不競,薄夫何由敦。
此縣漢唐時(shí),諸公揚(yáng)清芬。
刻詩子堅(jiān)廟,來者期不泯。
注釋參考
用來
猶以來。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迪斯用來,頗可紀(jì)録,雖一精思,議而復(fù)誤,故撰古訓(xùn),著《五德志》。” 汪繼培 箋:“猶云由斯以來也?!?/p>
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独献印罚骸班弴嗤u犬之聲相聞?!?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shí)嬉游,歌舞之聲相聞?!?mao{1~1}澤{1*1}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bào)?!逗鬂h書·隗囂傳》:“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gòu)之言。”《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diào)遣 漢 兵,今進(jìn)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jī)?!?/p>
文同名句,崔覲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