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魏野《疑山石泉》:
閑翫正嚴(yán)凝,神和澹鏡澄。
至清無隱物,微暖不生冰。
派想河難雜,源疑濟是朋。
窺魚光照鶴,洗缽影搖僧。
逗石聲偏響,烹茶味更增。
四溟終必到,八封內(nèi)先稱。
氣逐巖云起,紋隨竹吹興。
戲游鱗未化,呼飲鳥相應(yīng)。
靜樂慚非智,成章愧不能。
終朝臨處處,雖淺亦兢兢。
注釋參考
四溟
亦作“ 四冥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國 魏 阮籍 《答伏義書》:“四冥之深,幽鱗不能測其底?!薄段倪x·張協(xié)<雜詩>之十》:“云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唐 秦韜玉 《問古》詩:“深作四溟何浩渺,高為五岳太崢嶸?!薄端问贰分臼弧罚骸八匿閺V矣,八紘是紀(jì)?!?/p>
(2).指全國、天下?!端螘ば⑽涞奂o(jì)》:“ 周王 驥跡,實窮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封第三表》:“車軌共文,四溟同宅?!?唐 施肩吾 《海邊遠(yuǎn)望詩》:“扶桑枝邊紅皎皎,天雞一聲四溟曉?!?/p>
封內(nèi)
(1).天子或諸侯的領(lǐng)地之內(nèi)?!盾髯印ふ摗罚骸胺鈨?nèi)甸服?!?楊倞 注:“王畿之內(nèi)也?!薄洞蟠鞫Y記·少閑》:“諸侯修禮于封內(nèi)以事天子。”
(2).泛指國內(nèi)或轄境之內(nèi)。 晉 王羲之 《與會稽王箋》:“此封內(nèi)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誠。” 明 高啟 《送蔡參軍序》:“舉封內(nèi)之事而屬之參軍?!?/p>
魏野名句,疑山石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