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喻良能《題三洞》:
千古巢仙地,嵌空本自然。
一看三嘆息,十步九留連。
似入華陽(yáng)洞,疑通小有天。
何時(shí)洗塵垢,來(lái)作枕流眠。
注釋參考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蹲髠鳌ふ压四辍罚骸拔嶙又檬持g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shī):“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yáng)。”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p>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fā)出贊嘆之聲,予以應(yīng)和?!段倪x·陸機(jī)<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注:“唱,發(fā)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p>
留連
留連 (liúlián) 不愿意離開(kāi) linger;be unwilling to leave 留連忘返喻良能名句,題三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