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黃庭堅(jiān)《漁家傲》:
靜后,小葫蘆入大葫蘆。
”又云:“大葫蘆干枯,小葫蘆行沽。
一住金仙宅,一住黃公壚。
有此通大道。
無此令人老。
不問惡與好,兩葫蘆俱倒。
”或請(qǐng)以此意倚聲律作詞,使人歌之,為作漁家傲。
踏破草鞋參到了。
等閑拾得衣中寶。
遇酒逢花須一笑。
長年少。
俗人不用瞋貧道。
。
何處青旗夸酒好。
醉鄉(xiāng)路上多芳草。
提著葫蘆行未到。
風(fēng)落帽。
葫蘆卻纏葫蘆倒。
注釋參考
俗人
俗人 (súrén) 佛教指沒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layman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來,還是屬于苦行一類 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mediocre person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逗鬂h書·張衡傳》 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漢· 司馬遷《報(bào)任安書》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貧道
貧道 (píndào) 古時(shí)僧道謙稱自己,后來專用于道士謙稱自己 a humble term of self-address of a Taoist monk 詔敕權(quán)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端疂G傳》黃庭堅(jiān)名句,漁家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