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兩忘言,猿心與禪定
出自唐代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向山看霽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石門有馀好,霞殘月欲映。
上詣遠公廬,孤峰懸一徑。
云里隔窗火,松下聞山磬。
客到兩忘言,猿心與禪定。
注釋參考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稌x書·山濤傳》:“后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p>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p>
猿心
佛教語。喻躁動散亂之心?!洞笕战洝ぷ⌒钠贰氛f六十種心相,“猿猴心”為其中之一。 唐 錢起 《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詩:“客到兩忘言,猿心與禪定?!眳⒁姟?心猿意馬 ”。
禪定
(1).佛教禪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審考為禪,息慮凝心為定。佛教修行者以為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之達到身心安穩(wěn)、觀照明凈的境地,即為禪定。又禪為se{1-1}界天之法,定為無se{1-1}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淺深,并有四禪(se{1-1}界定)、四定(無se{1-1}界定)的區(qū)分?!秹洝ぷU品》:“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為禪定?!薄堕L阿含經·第二分十上經》:“思維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便得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穩(wěn)。身心安穩(wěn)已,則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如實智。是謂初解脫入?!?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番僧習禪定者,於冰合時裹一歲糧休焉。”
(2).謂坐禪習定。 唐 賈島 《贈無懷禪師》詩:“禪定石牀暖,月移山樹秋?!?唐 戴叔倫 《題武當逸禪師蘭若》詩:“經山涉水向何處,羞見竹林禪定人。” 元 馬致遠 《壽陽曲·煙寺晚鐘》:“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錢起名句,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山村——— 戴復古〔宋代〕
- 阮郎歸·春風吹雨繞殘枝——— 秦觀〔宋代〕
- 扇子詩——— 李石〔宋代〕
- 次韻王廷老和張十七九日見寄二首——— 蘇軾〔宋代〕
- 題僧松禪(一作題僧院松)——— 曹松〔唐代〕
- 次韻邵君以客名齋二首——— 方回〔宋代〕
- 送文正公遺像與王東廬——— 黃庚〔宋代〕
- 金剛隨機無盡頌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釋印肅〔宋代〕
- 爇心香 贈三水三老先生——— 馬鈺〔元代〕
- 招夏和叔——— 王令〔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