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丙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出自宋代李曾伯《跋曾玉堂訓(xùn)子十詩》:
玉堂義方訓(xùn)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門翁季自師友,盡出學(xué)問之根源。
彼援遺書誡敦嚴(yán),暨昶以義名沉渾。
爭如此作旨哉味,足使聞?wù)咄贫稹?br>雖然丙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讀其詩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書紳我亦且服膺,過庭夫豈弗由禮。
觸屏教謅勢(shì)利徒,得不為之望風(fēng)愧。
注釋參考
雖然
雖然 (suīrán)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yīng),表示承認(rèn)前邊的為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dòng)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xiāng)》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戰(zhàn)國策·魏策》善友
(1).友善,引為友好?!度龂尽の褐尽す茌`傳》:“ 安平 趙孔曜 ,薦 輅 於 冀州 刺史 裴徽 …… 徽 於是辟為文學(xué)從事,引與相見,大善友之。”
(2).指交好友朋。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nóng)書》:“ 性農(nóng)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寵於 吉安 者,其親賢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p>
(3).指佛教教友。《海龍王經(jīng)》卷一:“chu{1~1}夜后夜,常觀精進(jìn),敬重善友,志懷羞恥,常以大哀護(hù)於一切。”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駕言追善友,回輿尋勝緣?!?宋 秦觀 《法云寺長老然香會(huì)疏文》:“肆求善友,同結(jié)勝緣?!?/p>
李曾伯名句,跋曾玉堂訓(xùn)子十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