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荀子《荀子·大略》: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釋:上天育民,并不是為了君主,但上天立君主,卻是要他為人民做事的。
原文摘要:
起,刑罰之所以多也。上好義,則{1*1}民闇飾矣!上好富,則{1*1}民死利矣!二者治亂之衢也。民語曰:“欲富乎?忍恥矣!傾絕矣!絕故舊矣!與義分背矣!”上好富,則人民之行如此,安得不亂!湯旱而禱曰:“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之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而已;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詔而萬物成。農(nóng)精于田,而不可以為田師,工賈亦然。以賢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以治伐亂,不待戰(zhàn)而后知克。齊人欲伐魯,忌卞莊子,不敢過卞。晉人欲伐衛(wèi),畏子路,不敢過蒲。不知而問堯舜,無有而求天府。-
注釋參考
生民
生民 (shēngmín) 指人民 the people;common people 澤潤生民 夫當(dāng)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蘇軾《教戰(zhàn)守》非為
(1).干不顧法紀(jì)或禮法的壞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貪贓壞法,飲酒非為?!?明 陶宗儀 《輟耕錄·鬼爺爺》:“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
(2).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壞行為。《水滸傳》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為?!?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土番點(diǎn)卯》:“爾宜躬先奉法以統(tǒng)一鄉(xiāng)之眾,以盡軌于法,稍有非為,惟爾總是問?!?/p>
(3).不顧法紀(jì)或禮法。 元 無名氏 《硃砂擔(dān)》第四折:“我癡心想望貞潔,你做事忒殺非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人頗知禮法,極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為之事。”
立君
(1).確立君王。《周禮·春官·大卜》:“凡國大貞,卜立君,卜大封,則眡高作龜?!薄吨芏Y·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
(2).新即位的君主。《左傳·昭公元年》:“ 鄭 游吉 如 楚 ,葬 郟敖 ,且聘立君。” 王伯祥 注:“會(huì)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