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思遺跡本安在,原隰處處荒榛藤
出自宋代蘇轍《次韻子瞻題孫莘老墨妙亭》:
高岸為谷谷為陵,一時豪杰空飛騰。
身隨造化不復返,忽若野雀逢蒼鷹。
當年碑刻最深固,風吹土蝕消無棱。
遺文漫滅雨中跡,翠石斷裂春后冰。
古墳欲毀野廟廢,行人不去往鞍憑。
書生耽玩立風雪,饑驢厭苦疲奴憎。
愛之欲取恨無力,旋揉翠墨濡黃繒。
不如好事孫太守,牛車徙置華堂登。
繞墻羅列耀珪璧,罷燕起讀留賓朋。
卻思遺跡本安在,原隰處處荒榛藤。
田夫野老誰復顧,鬼火夜照來寒燈。
廢興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注釋參考
遺跡
遺跡 (yíjì) 前人留下的痕跡 historical remains;vestige;trace 瞻顧遺跡?!鳌?歸有光《項脊軒志》安在
安在 (ān zài)健在,平安無事。
何在。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gong{1*1}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周公吐哺待賢,今又安在?」近義詞: 何在
原隰
原隰 (yuánxí) 平原和低下的地方 plain and lowland 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濉?袁枚《祭妹文》處處
處處 (chùchù) 在各個地方 everywhere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諟Y明《桃花源記》 在各個方面 in all respects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在所有地方 all over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shè)祖國的浪潮荒榛
(1).雜亂叢生的草木。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唐 孟郊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詩:“品松位何高,翠宮沒荒榛?!?清 顧炎武 《<金石文字記>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
(2).引申為荒蕪。《舊唐書·哀帝紀》:“ 洛城 坊曲內(nèi),舊有朝臣諸司宅舍,經(jīng)亂荒榛。”
蘇轍名句,次韻子瞻題孫莘老墨妙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