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 劉勰《文心雕龍·通變》:
摘自《文心雕龍·通變》
解釋:要在樸素和文采之間斟酌盡善,在雅正與庸俗之間考慮安排恰當,然后才有資格談論文學創(chuàng)作繼承與革新問題。
原文摘要:
魏晉淺而綺,宋初訛而新。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昧氣衰也。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漢篇,師范宋集,雖古今備閱,然近附而遠疏矣。夫青生于藍,絳生于蒨,雖逾本色,不能復化。桓君山云∶“予見新進麗文,美而無采;及見劉揚言辭,常輒有得。”此其驗也。故練青濯絳,必歸藍蒨;矯訛翻淺,還宗經(jīng)誥。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隱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夫夸張聲貌,則漢初已極,自茲厥后,循環(huán)相因,雖軒翥出轍,而終入籠內(nèi)。枚乘《七發(fā)》云∶“通望兮東海,虹洞兮蒼天。”相如《上林》云∶“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日出東沼,入乎西陂?!瘪R融《廣成》云∶“天地虹洞,固無端涯,大明出東,入乎西陂”。揚雄《校獵》云∶“出入日月,天與地沓”。張衡《西京》云∶“日月于是乎
注釋參考
斟酌
斟酌 (zhēnzhuó) 反復考慮以后決定取舍 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秶Z·周語上》 再三斟酌 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 pour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諠摗兑凭印?獨自斟酌質文
(1).謂其資質具有文德?!秶Z·周語下》:“ 文王 質文,故天祚之以天下?!?韋昭 注:“質文,其質性有文德也。”《太平御覽》卷四七六引《晉中興書》:“﹝ 應詹 ﹞弱冠知名,太宰 何邵 見而稱之曰:‘質文之士也?!?/p>
(2).實質內(nèi)容與外在形式。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文著於質,質不居文,質文兩備,然后其禮成?!?/p>
(3).質樸與華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櫽括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鐃歌》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須斟酌淺深質文之間?!?章炳麟 《文學說例》:“語言文字之繁簡,從于社會之質文,豈不信哉?!?/p>
隱括
隱括 (yǐn guā)隱含包括。
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h3>雅俗(1).文雅和粗俗。 漢 王充 《論衡·四諱》:“雅俗異材,舉措殊操?!薄赌鲜贰埿捞﹤鳌罚骸?欣泰 通涉雅俗,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輒著鹿皮冠,衲衣錫杖,挾素琴?!?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七:“今人詩且未論雅俗,但開卷看其題目,即可望而辨之?!?魯迅 《且介亭雜文·答<戲>周刊編者信》:“這也并非全為了用這來區(qū)別人的上下,雅俗,好壞?!?/p>
(2).雅人和俗人。《晉書·段灼傳》:“ 艾 ( 鄧艾 )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xié)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薄段倪x·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且明公本自諸生,取樂名教,道風素論,坐鎮(zhèn)雅俗?!?李善 注:“ 王隱 《晉書》, 劉琨 表曰: 李術 以素論門望,不可與樵采同日也?!秾O綽子》曰:或問雅俗,曰: 涇 渭 分流,《雅》《鄭》異調?!?宋 柳永 《一寸金》詞:“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故此在兵部乞恩,補了這邊的缺,原只説來坐鎮(zhèn)雅俗的,不想一到地方,就多事起來?!?/p>
(3).指雅正的風氣。 唐 楊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歸朝》詩:“已變畏途成雅俗,仍過舊里揖清風?!?/p>
通變
(1).通曉變化之理。《易·繫辭上》:“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孔穎達 疏:“物之窮極,欲使開通,須知其變化,乃得通也?!?宋 蘇軾 《與李端伯寶文》之二:“智識通變,而性極厚。”
(2).猶變通。不拘常規(guī),適時變動。《文選·班固<典引>》:“通變神化,函光而未曜?!?李周翰 注:“變通神化,其光不見則難可知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櫽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薄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澳氵@漢子,甚不通變。我方纔這般與你説了,你還不省?”
劉勰名句,文心雕龍·通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