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翁卷《送葉任道》:
英英橋門彥,聲動翰墨場。
已就沖天翼,如何復(fù)低翔。
茲辰首征途,言尋八桂鄉(xiāng)。
遠(yuǎn)士望模式,會府欽才良。
莫以瓊樹姿,怨彼霜霰妨。
委順要達(dá)識,沮挫知堅剛。
改序逢清和,飛花點行裝。
登涉山川異,經(jīng)從道路長。
聽猿過南岳,采芷沿三湘。
應(yīng)懷古騷人,搦筆為篇章。
行藏義在需,通塞時靡常。
大器且自惜,晚成亦何傷。
蓬瀛幾仙伴,佇子歸班行。
注釋參考
行藏
[one'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xì)等
數(shù)問其行藏。——《元史·楊奐傳》
詳細(xì)解釋(1).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晉 潘岳 《西征賦》:“ 孔 隨時以行藏, 蘧 與國而舒卷?!?唐 岑參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功業(yè)須及時,立身有行藏?!?宋 蘇舜欽 《又答范資政書》:“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為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這 湖南 、 湖北 ,也還可戰(zhàn)可守,且觀成敗,再定行藏。”
(2).引申為攻守;出沒。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皆圖兵勢行藏之權(quán),自后深識者所不能了。”
(3).行跡;底細(xì);來歷。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那 紅娘 對 生 一一話行藏?!薄剁R花緣》第五五回:“ 洛紅蕖 見老尼之話不倫不類,惟恐被人識破行藏?!?秦牧 《鬣狗的風(fēng)格》:“有一種動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見過沒有?注意過它的模樣、行藏和風(fēng)格嗎?”
通塞
(1).謂境遇之順逆?!兑住す?jié)》:“不出戶庭,知通塞也?!?晉 潘岳 《西征賦》:“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唐 李商隱 《酬別令狐補闕》詩:“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薄都魺粜略挕じ毁F發(fā)跡司志》:“小而一身之榮悴通塞,大而一國之興衰治亂?!?/p>
(2).通暢與阻塞。 唐 杜甫 《歸夢》詩:“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宋 蘇軾 《與王敏仲》之十五:“聞遂作管引蒲澗水甚善。每竿上,須鉆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針窒之,以驗通塞?!?/p>
(3).指詩文的通順與艱澀。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用虛活字,時有難易;易若剖蚌得珠,難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難,此通塞不同故也?!?/p>
靡常
無常,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稌は逃幸坏隆罚骸疤祀y諶,命靡常。” 孔 傳:“以其無常,故難信?!?漢 班彪 《北征賦》:“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清史稿·食貨志一》:“沿海沙地灘漲靡常?!?/p>
翁卷名句,送葉任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