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無以報(bào),茅塞當(dāng)深耘
出自宋代度正《次韻安撫侍郎勸耕喜雨之什》:
田家何所樂,所樂日未曛。
男耕而禾稼,女桑而襦裙。
面垢落塈涂,目眩濕薪熏。
婦子馌南畝,詩人嘗云云。
使車出東郊,好雨清塵氛。
會(huì)集諸父老,申之以儉勤。
父老歌且舞,未飲意已醺。
峨峨欲傾欹,眊眊聳聽聞。
扶攜雨階上,瀲滟泛十分。
丁寧付訓(xùn)詞,歸詔爾仍云。
或笑言唯唯,或喜氣氳氳。
俯首側(cè)玄冠,駢肩望朱幩。
通宵好膏澤,綠波漲河濆。
輕風(fēng)扇微和,草木亦欣欣。
正也何其幸,連年與禮文。
念昔在農(nóng)畝,備嘗辛與葷。
朅來充邑官,簿書困紛紛。
書生適我愿,端賴賢使君。
人茍得所依,何畏乎織紋。
感知無以報(bào),茅塞當(dāng)深耘。
注釋參考
感知
感知 (gǎnzhī) 利用感官對(duì)物體獲得的有意義的印象 perception 感知 (gǎnzhī) 哲學(xué)名詞。感覺與知覺的統(tǒng)稱??陀^事物通過感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yīng) make sth.reflected in consciousness through sense organs無以
無以 (wúyǐ) 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 endless;ceaseless 無已人,則王乎?!睹献印ち夯萃跎稀?h3>茅塞《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茅塞,謂為茅草所堵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睨溫泉之峽,當(dāng)在其南,中亦有峽南下,第茅塞無徑,遂隨道西北上?!焙笕擞谩睹献印氛Z意以比喻思路閉塞,或愚昧無知;且多作為自謙之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馀話》卷二:“ 仲信 寓 越 之 蕭寺 ……時(shí)一相過,未嘗不劇談終日,有補(bǔ)于茅塞為多。”《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玄德 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 備 如撥云霧而覩青天?!?清 李漁 《蜃中樓·述異》:“吾兄真解人也,小弟胸中茅塞,不覺頓開?!?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過短短十多分鐘的談話,可是好像使 道靜 頓開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p>
度正名句,次韻安撫侍郎勸耕喜雨之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