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立山當眼,分題雨過城
出自唐代趙湘《及第東歸泗上遇孫穆之話別》:
偶負同年約,知君先出京。
相逢得酒病,欲別值蟬聲。
共立山當眼,分題雨過城。
東歸幾人問。
為子恥詩名。
注釋參考
共立
古代站立姿勢的一種。謂身體微曲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漢 賈誼 《新書·容經(jīng)》:“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jīng)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p>
當眼
在眼前;顯眼。 元 劉因 《登鎮(zhèn)州龍興寺閣》詩:“雯華寳樹忽當眼,拍肩愛此金仙翁。”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二二章:“ 劉二柱 和 葉銀 …… 周祺 等等坐在一排,坐的是當眼的位置。”
分題
詩人聚會,分探題目而賦詩,謂之分題。又稱探題。 五代 齊己 《寄何崇丘員外》詩:“變俗真無事,分題是不閑?!?五代 李建勛 《賦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坐中皆作者,長愛覓分題?!?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擬古,有連句,有集句,有分題?!弊宰ⅲ骸肮湃朔诸},或各賦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題得某物也。或曰探題?!?/p>
趙湘名句,及第東歸泗上遇孫穆之話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